('杨晨和此刻在马卫东的质问下,脸上不禁泛起了羞愧之色。他争辩道:“总督大人,我也知道此举并非明智之选,但大昆如今内忧外患,若不暂时妥协,又如何能抵挡外敌的侵扰呢?”
马卫东听后,却是冷笑一声,不客气地指出:“我们千里迢迢来此勤王,即便不偷袭那些蛮人,待东北的铁骑一到,我也有信心将他们击退。何必非要议和?议和后,不仅要给予他们财物粮草,蛮人还会要求开放边市,到那时,如何能阻止铁器火药流入他们手中?如此一来,蛮人将更加强大,想要再与他们决战就难上加难了!”
杨晨和站起身来,背着手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片刻后,他停在马卫东面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这只是权宜之计,待蛮人士气低落时,我们再寻找机会一举取胜。”
然而,马卫东并不相信他的说辞,再次发出冷笑:“你休想骗我!我早已得知消息,议和之事早有预谋。你和那监军周启乾不就是负责与蛮人议和的吗?”
杨晨和本以为这件事极为机密,却没想到连远道而来的马卫东都已知晓。一时间,他不知该如何解释,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辩解:“马总督,您误会了,我们并未与蛮人议和,只是希望通过谈判让他们撤军,并承诺不再随意侵犯我大昆边境。”
“谈判?哼,不过是你们想在陛下面前邀功的借口罢了。”马卫东摇头冷笑,显然并不相信杨晨和的话。
杨晨和急得连连摆手:“我们绝无此意!”
马卫东却不为所动:“我不管你们心里怎么想,我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我知道,我手下的这些兵马恐怕也保不住了,你们若想要,尽管拿去。只是从此以后,大乾将一步步被蛮人侵蚀,你们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面对这大昆的百姓?”
送走杨晨和后,马卫东独自坐在营帐中沉思。他深知,杨晨和他们不可能擅自做出这样的决定,这背后必然有崇明皇帝的意愿。他原本打算等东北的铁骑抵达后,便与蛮人决一死战,但现在看来,东北的铁骑也不会再受他指挥了。他手下的三万兵马,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他不禁开始怀疑崇明皇帝对他的信任,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
他想起了在东北指挥几十万大军的袁崇,如果按照袁崇的策略,再给他几年时间,或许就能彻底压缩蛮人的生存空间,让他们逐渐消亡。然而,这一切都因为崇明皇帝的猜忌而化为泡影。他不禁愤慨地感叹:“自古未有权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者!”这句话道出了他心中的无奈与不甘。
几个副将纷纷围拢过来,其中一个副将语气柔和地劝慰马卫东:“大人,我们长期驻守边疆,难得有机会觐见陛下。您何必与那些朝臣争执不休?万一他们到陛下面前搬弄是非,对您不利,该如何应对?”
马卫东紧皱眉头,怒火中烧地说道:“我实在忍无可忍!他们身为朝廷要员,不想着如何报效国家,反倒企图与外敌和解。自从太祖创立基业以来,我大昆何时向敌人低过头?现在区区蛮夷,兵马不足十万,竟将他们吓得惊慌失措!”
另一名副将点头表示赞同:“我也听闻了,主要是因为西部边陲涌现了大量叛军,因此陛下计划先行平定西部叛乱,再着手解决东北的蛮人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