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重耳一行先来到曹国
曹国国君是个吃喝玩乐
贪生怕死的人
周围也都是一群势力小人
大家对重耳这个落魄公子
一点都不感冒
重耳一行也只是在曹国住了一夜
就出发去宋国了
这时的宋襄公
刚刚从泓水大战的战场上伤退下来
虽然经历了一场失败
可称霸之心犹在
一心想招贤纳士
重整旗鼓
再战江湖
闻听重耳带着手下来了
赶紧派公孙固前去迎接
还嘱咐要用国君之礼相待
重耳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礼遇
不由得对狐堰的气消了许多
在宋国住了几日
大家发现
宋国实在是实力不济
宋襄公的病也是一天比一天厉害
估计没有实力帮自己回国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
重耳也只好带着众人离开宋国
到楚国去了
楚成王同样用国君的规格
接待了重耳
还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十几年的流亡生涯末端
重耳越来越感到了
作为晋国公子的尊严
他们不但是尊重自己的身份
还因为自己有这群忠心的下属
更尊重自己
既然人家给脸
自己就要长脸
楚成王越是尊重重耳
重耳越是谦虚谨慎
一天楚成王和重耳在谈天说地
说到兴处
楚成王问
公子若是能回到晋国
该怎么报答老夫啊
你贵为一国之君
金银珠宝
珍禽异兽
要什么有什么
我还真不知道给您什么好
哈哈
那你小子就是不打算谢我喽
重耳想了想
如果能托大王之福
我回到晋国继位
一定要和楚国和平相处
万一
我说万一
要是两国不幸打起来
我一定命令晋军退避三舍
以报答楚王大恩
看着重耳说的这么认真
楚成王微笑的点点头
没想到惹恼了边上的成得臣
宴席过后
成得臣就向楚成王进言
重耳这小子太狂妄了
现在就敢说这样的话
以后要是得了势
恐怕会对我们不利啊
楚成王却是另外一种看法
怎么能这样子哪
这个晋国的公子志向远大
身边又有这么多有才干之士
将来一定会成大才的
这样的人
我欣赏还来不及
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小器话了
我们前面说过
秦穆公曾经扶持夷吾做了晋国国君
夷吾就把自己的太子圉放到秦国做人质
后来太子圉为了继位偷偷跑回晋国
晋惠公死后太子圉继位
就是晋怀公
不知道当年他在秦国受了什么虐待
晋怀公一上台就断绝了和秦国的往来
秦穆公一怒之下
就派人来楚国寻找重耳
要助重耳回国为君
听到这个消息
楚成王就告诉了重耳
秦穆公派人来接你回国了
他可以帮你登上君位
公子终于可以如愿了
听说实力强大的秦国要帮助自己
重耳是喜出望外
但还是矜持了一下
大王
我在楚国过的很好
我宁愿在这里为大王效力
秦国嘛
就不要去了
楚成王也就不客套了
公子此言差矣
楚国离晋国太远
中间隔着好多国家
我有意送你回国
也力有不逮
秦国和晋国相邻
可以朝发夕至
再说秦穆公和晋怀公有嫌隙
他一定可以尽力帮你的
您还是趁早上路吧
就这样
重耳带着一干人等
赶赴秦国
这一日
重耳一行数人
就来到了秦国
秦穆公热情款待了大家
还要把自己的女儿怀赢改嫁给重耳
这里我们把这个改嫁解释一下
当年为了和晋国交好
秦穆公把怀赢嫁给了晋惠公的儿子太子圉
太子圉在秦国算是当了几年的半上门女婿
后来太子圉害怕晋国国君位置落于旁人之手
就一个人溜回了晋国
把老婆留在丈人家
秦穆公开始还安慰女儿
等那小子当了国君
自然会来接你的同享荣华富贵的
你就会成为晋国国君的女人了
稍安勿躁
大富贵都是需要等待的
就这样等啊等
等到了太子圉上台为君
等啊等等啊等
等到了上台后的晋怀公和秦国断绝关系
这怀赢就和老爹闹起来了
你说让我等
你说我会做晋国国君的女人
现在两国关系都断了
你赔我个晋国国君
这时候
重耳出现了
秦穆公就相出了这么了好主意
一可以报国仇
打击晋怀公了
二可以兑现诺言
让女儿成为晋国国君的女人了
重耳有点纠结了
算起来
怀赢应该是自己侄媳妇了
虽然他们已经分居多年
自动解除婚姻关系了
可心里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狐堰看出了公子的心事
轻声说出了一句话
公子马上就要抢他的国家了
还在乎抢他的女人吗
重耳马上答应了这门婚事
再说晋怀公
继位之后
整天担心重耳会回国和他争君位
就想釜底抽薪
下了一道命令
凡是跟随重耳的人
三个月之内必须回国
家人要想办法通知到
三个月后还不回国的
本人处死
家人陪葬
狐堰和狐毛的老爹狐突
就因此惨遭杀害
这消息传来
狐堰狐毛两兄弟是挫碎一口钢牙
哭着要重耳给他们报仇
一看时机已到
重耳就告诉秦穆公
就以此为由返晋
秦穆公决定亲自率军送重耳回国
公元前636年
秦国大军就来到黄河边
秦公子絷带兵护送重耳过河
秦穆公带兵留在黄河西岸
作为接应
一方面秦军勇猛
二方面晋国人早就不满晋怀公
盼望重耳回国支撑江山
秦军一连攻下许多城池
晋军大将吕省、郤芮一看
敌人凶猛
自己人不出力
光棍不吃眼前亏
就和公子絷签订盟约
投降了
晋怀公闻听消息
只好弃城而逃
不久被人杀人
晋国文武大臣拥立重耳为君
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的故事虽然还没有结束
但已经很很值得回味了
他年幼有德才
常有贤良聚于左右
四十三岁
遭遇不幸
被后妈追杀
只好出国避难
这一下子就是十九年
这十九年他吃尽了苦头
饱尝了冷眼和不屑
幸有忠义之士左右不离
他雄心壮志
他谨小慎微
他斗志全无
他只想醉死在温柔乡中
所幸
内有贤妻
下有贤臣
外有伯乐
这才
抖索精神
重振雄威
借力东风
终为晋君
重耳63岁当上了国君
他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再接着说重耳
不
是晋文公
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
让重耳和手下的大臣
磨练了意志
增长了才干
知百姓疾苦
懂人间百味
晋文公慢慢的
整顿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