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再说跑掉的伍员
也就是后来的伍子胥
跋山涉水
一路打听
得知太子建在宋国
就去宋国去寻太子建
当时宋国正值内乱
伍子胥为保二人安全
就离开宋国
去往郑国
郑定公对他们非常客气
招待也很周到
可郑国毕竟是个小国
实力不济
没有能力和楚国抗衡
二人又离开郑国
赶往晋国
晋国和楚国一向对立
早就有灭楚之心
看到太子建到来
就把这当成一个机会
一口答应
要帮太子建登上国君之位
过了一段时间
伍子胥发现了点苗头
原来晋国的野心很大
不止是想扶助太子建继位这么简单
他们想的是吞并整个楚国
这还了得
二人就又想离开晋国
事情办的不够机密
晋国知道了他们的打算
就下手杀死了太子建
好在伍子胥够机敏
又逃过一劫
这个伍子胥
也真是够倒霉了
老爹死了
老哥死了
主人还死了
现在自己也在逃命之中
思来想去
吴国是个可去之处
可要去吴国
必须要经过楚国
经过楚国
这个风险也太大了
听说全国上下都在通缉自己
人生总要搏几次
为了能报仇
就冒一次险吧
说不定就能混过去
伍子胥就来到楚国边境
到了昭关
关门贴着伍子胥的照片
边上还注明了价格
伍子胥一到
就被守门官兵认出来了
一看财神爷来了
官兵们立马就精神起来了
各个奋勇向前
捉拿伍子胥
要说伍子胥还真不白给
撒丫子就跑
一群是为了赚钱
一个是为了逃命
这眼见就被拉大到了一个安全距离
前面出现了一条长江
真是老天捉弄啊
没有学会轻功水上漂的伍子胥
犯了愁了
看样子只能回头玩命了
就在这时
他发现右边芦苇荡之中有一条小舟
大喜过望
跑到小舟边上
请老艄公渡他过江
老艄公也没多问
就把他送到岸边
囊中羞涩的伍子胥
解下腰间佩剑
要做给船资送给老者
老者微微一笑
楚王悬赏千金要你的人头
我若贪财
何须你的宝剑
伍子胥闻听
跪在老人面前
深施一礼
起身之时
老者已经飘然而去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伍子胥来到了吴国
见到了吴王僚
伍子胥本已是名声在外
两人一席交谈之后
吴王僚觉得此人气度非凡
谈吐不俗
确是个人才
就把他留在楚国做个大夫
虽然报仇心切
但没有三分利
谁都不会起早五更的
伍子胥一直在等待机会
几年之后
几个小孩子给了伍子胥第一个机会
在吴国和楚国边境处
分别有两个村子
两个村子的小孩子为了点小事情吵起来
后来就演变成了大人打架
最后就成了两个村子的斗殴
楚国先表现出了大国风度
出兵把对方村子给平了
吴王也不敢示弱
派公子光率兵开往边界
去征讨楚国
一举攻下了楚国好几个村子
还趁势攻入楚国腹地
楚军也真孬种
赶紧就撤退了
伍子胥觉得吴国的刀已经举起来了
想出把力
把刀砍下去
他就劝公子光乘胜追击
荡平楚国
没想到公子光先给吴王僚写了封信
信里说
伍子胥一心想报复楚国
这样做对我们没有什么好处
还是早点撤军吧
伍子胥得知这个消息
这才明白了吴国宫廷斗争的险恶
原来公子光一心想取代吴王僚
他不想把自己的力量都用在对外上
只有登上了国君宝座
他才会真正对楚国动粗
伍子胥的冷汗又出来了
夹在这样的宫廷斗争里
搞不好
比在楚国边境更危险
他干脆就辞职
隐居种地去了
为了能顺利离职
递交辞职信前
他把自己的好朋友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
这样
就算居于山野
他也可以了解朝廷的政治走向
伍子胥越来越成熟了
老天也越来越眷顾他了
公元前516年
楚平王去世了
楚昭王继位
趁火打劫是野心家们的一贯作风
吴王僚派盖馀烛庸
带兵进攻楚国
随后
又派他的叔父季札去晋国观察诸侯的反应
这样吴王僚的亲信就都不在身边了
而后吴军进攻不利
又被困在战场
看看时机差不多了
公子光决定动手了
公子光在家中宴请吴王僚
吴王僚觉得公子光是有些不对劲
还是带着卫士去赴宴了
公子光看卫士在场
一时不好得手
只好采取备用方案
一会功夫
公子光不舒服去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