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燕国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了
接下去
就说一个同样古老的诸侯国
齐国
关于齐国的事情
前面讲的比较多了
周武王大封诸侯
姜子牙被封到齐国
而后传到齐桓公
齐桓公称霸天下
齐景公时期
晏子为相
齐国得以中兴
历史是大众参与的结果
齐国也不可能是姜氏一家的独角戏
在齐桓公时期
有一陈氏之人
走入了齐国
其子孙后代和齐国生死不离
一直走到了姜氏的终结
这个人叫做陈完
陈完本为陈国贵族
因为卷入了陈国内部争斗
公元前672年出走齐国
当时齐国国君
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齐桓公爱惜陈完是个人才
让他总管齐国各个行业的技术
古时候
陈田为一字
陈氏后代
也叫田氏后代
田氏后代从齐庄公时开始得宠
到齐简公时期
田常当上了相国
从此田氏真正走上了仕途
从齐景公晚年开始
齐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国君生活奢侈
不体察民情
民间多有怨言
此时田氏审时度势
自我改革
开始施善于民
向百姓收粮之时用小斗
向百姓放粮之时用大斗
当时晏子就像齐景公指出
将来齐国的天下
恐怕要被田氏取代
主张齐景公向田氏学习
广施乐善
收买人心
齐景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虽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田氏
但是收效甚微
百姓之心
纷纷流入田氏门下
晏子去世之后
田氏与诸侯国交好
三家分晋后
田氏与晋家三兄弟互通使节
俨然诸侯做派
田氏还大力发展人口生产事业
广招七尺以上齐国女子
结果田氏子嗣甚多
到田襄子为相时
齐国大小城邑的大夫
都为田氏子孙
齐国实际已经掌握在田氏手里
到齐宣公时
田和为相
公元前391年
齐康公被田和流放到海岛之上
开始自己治理齐国
公元前386年
田和上表周天子
被赐为诸侯
田和沿用齐国国号
为齐太公
此齐国被称为田齐
齐太公之后
齐国几代君王都励精图治
颇有作为
直到齐威王继位
从坐上王位那天起
齐威王就和娱乐行业较上劲了
每天除了必备的喝酒听音乐
其他时间
都用在研究各种花样玩法上
自己做了个甩手掌柜
国家大事一概不问
有外敌来攻击一律不管
该吃吃
该喝喝
该玩玩
朝中也有劝谏之臣
可是说轻了
他当做微风拂面
说的稍微重点
他就狂风大作
大发雷霆
久而久之
也就没有人敢劝谏了
有一天
来了一个叫邹忌的琴师
自称能弹之音
要为齐威王演奏一曲
齐威王本来就好这口
赶紧把邹忌请到宫中
齐威王眼巴巴的看着邹忌摆好琴
慢吞吞的调好琴弦
又把手放到琴弦之上
你没听错
就这么把手放到琴弦之上
就不动了
起初啊
齐威王以为这是什么新式弹法
耐着性子看着他做完前戏
半天没听到声音
还以为自己听力出了问题
揉了揉眼睛
原来这位神仙手指头根本就没动
齐威王着急了
你倒是弹啊
邹忌不紧不慢的说
大王
会弹琴的人
天下有的是
能精通琴理的人
就没有几个了
不知大王有没有兴趣
琴理
齐威王听着都新鲜
既然你精通琴理
就给本王讲讲吧
邹忌还是不紧不慢
琴是高雅的音乐
琴声不但能取悦人耳
还能陶冶人的情操
琴弦的粗细
用力的大小
弹拨的急缓
都很重要
如果配合得当
音调悦耳
配合失调
噪音而已
这就和治理国家一样
领导要主动引导
群众要积极配合
上下一致
国家才会昌盛
说完
邹忌用瞟了齐威王一眼
那意思
我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你该往道上走了吧
结果齐威王心思都在琴上
根本没往别处想
先生说的真好啊
既然道理都这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