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程希的强劲攻势
“年收入一千万,文涛,你觉得麻值多少钱?”
程希看着麻的详细资料,不由地问起了李文涛。
李文涛想了想,根据自己周末两天的调查,起初觉得是一个很稀松平常的团队。
但老板如此感兴趣,感觉麻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于是他周日还去了麻再次实地调研。
确实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于是他回答道:
“我这两天也对麻的经营方式进行了思考,觉得是很普通的一个话剧团队。”
“但周五我看过他们的《乌龙山伯爵》了,包括昨天我又特意去看了下麻的王牌节目,我认为麻最值钱的是人才。”
“要我估个价的话,公司不值钱,人才和剧目资源值千万左右。”
程希听着李文涛的分析,感叹他还是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处。
水平可以的。
但公司的运营策略也是值钱的,和其他话剧团队明显不同的在于。
麻接地气,专攻喜剧,表演方式不拘一格。
甚至融入了一些星爷、卓别林甚至二人转的表演方式,一切为笑果服务。
目前燕京甚至华国都很少有这样的团队,他们的话剧往往还是那么老一套,放不下身段,十分的板正。
所以这种形式下,麻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实用型表演人才。
能让人笑的表演方式和段子他们留下改进,不行的统统删减。
每天都在进步,经过十多年积累,活生生用观众的反馈磨出了一部部经典。
所以为什么麻的电影一上映就能取得那么好的笑果。
而李文涛给的评价是人才和剧目资源值上千万,也许他不知道的是。
自从麻团队台柱子沈滕,在明年用郝建的名字登录春晚后,麻开始加速发展。
等到麻的第一部电影《夏洛特烦恼》上映后,彻底一飞冲天。
到后世,商业价值已经估值50个亿。
想到这,程希直接开口说道:
“文涛,不瞒你说,我看好麻团队。准备对其公司进行收购,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李文涛听到老板这么说,毫不意外。
“老板,如果你谋求入股的话,我看麻股东们都是会欢迎至极的。但要收购的话,恐怕要看张辰的态度”
“而且如果我们大张旗鼓的话,怕其他中小股东会坐地起价,毕竟咱们在业界也算有点名头了。”
程希听到李文涛的话,点点头。
是啊。
收购最大的关键点其实是创始人的态度,如果张辰执意不卖,平常的收购方法肯定无效。
而现在最难知道的就是张辰的态度了。
而李文涛也说的对,如果自己摆明车马要收购麻。
恐怕其他人会坐地起价,甚至引起其他资本的警觉。
因为里面涉及到一个剧目版权的问题,醉白工作室是影视界的。
而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好的资源开发不出来,除了汇演,没有变现渠道。
如果程希介入,里面的想象空间就大了。
那些老油条哪里还舍得自己手里的股份呢?
“如果我执意要收购,什么办法比较合适?”
“老板,我这两天也咨询了一下律师和几个公司高管朋友。总的来说,有快和慢两个办法,各有利弊。”
程希听到李文涛这样说,是有点惊讶的。
看样子他根据自己吩咐的事情,把下一步工作都打了提前量。
不错,李文涛长进很快。
“嗯,我听听看。”
“慢的话,用您信得过的人,成立几个皮包公司,悄悄先收购中小股东权益。”
“等到合适的时机,我们工作室再对麻进行注资,想办法将张辰股份稀释到百分之50以下。”
“到时候就可以直接摊牌控股,预计稳健的话需要半年时间。”
“优势是稳,劣势是时间成本高,怕迟则生变。”
程希心想,春晚一般都是五六月份就开始筹备。
九十月份就开始选节目,那个时候估计麻的小品就会上报春晚了。
到时候张辰肯定能看到更清晰的商业价值,估计就麻烦了。
而且嗅觉灵敏的人可能也会一哄而上。
现在已经快六月份了,按照现在的时间线算,要用半年时间完成收购肯定来不及。
而且迟者生变,所以这个方法只能排除。
于是程希只能继续问道:
“快的呢?”
听老板这么问,李文涛抬了抬眼镜,思考了下继续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