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年4月29日,京城,怀柔。
在经历了严格的选学审查后,刘之野如愿来到了慕名已久的解放军高级指挥学院学习。
在京城的解放军高级军事指挥学院巍峨的大门前,刘之野背着沉重的行李包,身姿挺拔,他轻轻挥手,与司机于淼做着简短的告别。阳光洒在他的坚毅面庞上,映照出他对未来挑战的坚定与期待。
今天,是刘之野前来军事学院报道的日子。与此同时,他的司机于淼亦整装待发,即将启程前往石市步兵学校深造,两人的命运之轮,在各自的道路上悄然转动。
这次离别,未来重逢之日遥遥无期。在告别的瞬间,于淼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竟也忍不住泪水横流,哭得痛快淋漓。
刘之野虽看似淡然,实则内心波澜起伏,毕竟他的人生路上,生离死别早已是寻常风景。
然而,此刻他的眼眶仍不禁微微泛红,透露出难以言喻的哀伤。
于淼,对他而言,远非仅仅是一司机那般简单,他是并肩作战的伙伴,更是情深意重的兄弟手足,这份情谊,早已超越了上下级的界限,深深烙印在彼此的心间。
最终,刘之野的目光轻轻掠过那逐渐消失在视线尽头的吉普车背影,他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步伐坚定地向学校大门的哨位迈去。
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稳而有力,仿佛是在向过去告别,又似是对未来的无畏迎接。
刘之野与哨兵迅速交换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言简意赅地说道:“班长您好,我是前来高级指挥学院进修班报道的新学员,这是我的介绍信,请过目。”他的声音清晰有力,透露出一种军人的干练与自信,让人不由自主地对这位新来的学员多了几分敬意。
哨位上的士官,动作敏捷,双手稳稳接过刘之野递来的证件与介绍信。他目光如炬,迅速而细致地审视了一番,确认无误后,没有丝毫迟疑,又迅速而恭敬地将它们递还给了刘之野。
整个过程,简洁而高效,透露出军人特有的严谨与干练。
“首长,您好!请稍候片刻,我即刻为您联络政治部。按照规定,新学员入学首先要前往院政治部报道。”
刘之野微微颔首,以示应允,随后便安静地站在原地,目光平和地等待着政治部的人到来,没有丝毫的焦躁与不安。
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时间在悄然流逝,而他,就像一尊雕塑,静静地守候着。
大约过了十分钟光景,一辆吉普车自学院深处呼啸而出,如同疾风掠过,瞬间拉近了与校门的距离。车至门前,速度骤减,直至平稳停下,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车门开启,一位中校军官率先跨出,其步伐稳健,透露出不凡的气质;紧随其后的是一名军士长,两人一前一后,步调默契,为这宁静的校园增添了几分不同寻常的气息。
二人直奔刘之野而来,立正,再敬礼。
“首长好!我是学院政治部人事管理科科长邹积恩,奉命前来迎接您的到来。”
“这位是马班长,您的行李就让他拿帮着拿去宿舍吧!”
刘之野还礼后,笑着道:“好的,那就辛苦两位同志了!”
然后三人,又上了车直奔学院政治部。
高级军事指挥学院的政治部,坐落于校园东北隅,一栋四层小楼静静矗立,其旁便是碧波荡漾的人工湖。
每当盛夏来临,此处景致尤为迷人。届时这湖中,荷花竞相绽放,层层叠叠,几乎遮蔽了夏日的烈阳,为这严谨的军事学府添上了一抹不可多得的柔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