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山丘,风露满天。&/br>破败的山神庙,入目萧条。&/br>这处无有香火的偏僻庙宇,倒是一个极好的藏身之地。&/br>孙心照与师妹季凤连坐在庙前的老银杏上,一边就水啃着干粮,一边望着逐渐西下的日头。&/br>“待落霞隐尽,我们再赶路。”&/br>孙心照皱眉看向凉都方向,谨慎说道:“城墙刻文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武林高手前来,我们既已得到,此地不宜久留。”&/br>季凤连问:“摩月教与白驼山那些人呢?”&/br>一提到他们,孙心照不由吐槽。&/br>“师父所言果然无错,浑水摸鱼,从这些人手上巧取一些好处就罢,绝不能与他们过多牵扯。”&/br>“我看那摩月教王是疯了,竟真要去寻妙谛高手。”&/br>“这次更是惹上衡山派的四大真传.”&/br>说到此处,孙心照深深摇头,又露出一丝悔意:&/br>“早知城墙上有刻文,就不该掺和这里边的事。”&/br>“以后碰见点苍派那几人,咱们躲远点。”&/br>季凤连有些不舍:“师兄,会仙楼不去了吗?”&/br>她才说完,脑门就被师兄敲打一记。&/br>“今日这悦来客栈都不该去。”&/br>“你这好奇的性子,该收一收。”&/br>“那少女与点苍神剑是一道的,她能追来,多半是点苍神剑授意。”&/br>“再去会仙楼,岂不是自投罗网?”&/br>季凤连闻声有些不解:“若师父与点苍神剑有冤仇,以他老人家的性格,恐怕早就叮嘱我们了。”&/br>孙心照听她一说,也觉得有理。&/br>只道回头当面询问师父。&/br>二人跟着又聊起衡山三师兄与白衣女子。&/br>季凤连瞧着自家师兄,叹道:&/br>“同代之中有这样的高手,真叫人惆怅。”&/br>她稍有局促地打听:&/br>“哪怕师兄天资出众得师父真传,恐怕也差他们一筹。”&/br>“何止是一筹,那自然是远远不如的。”&/br>孙心照并不沮丧,转而宽慰师妹:“师父当年有诸多对头,如今都已死得差不多了。”&/br>“可他老人家呢?”&/br>“历经多少大灾大难,甚至屡屡在与剑神放对的情况下得以保全。”&/br>“放眼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br>“个人功力勉强不得,只要勤修不辍,方无悔恨,这立身江湖之法,也不只在功力。”&/br>他言语出自真心,平心静气地讲述。&/br>季师妹正想说什么,忽见孙师兄面色一沉。&/br>“此地距凉都还是太近。”&/br>“那少女懂得一手毒功,必然精通药理,也许有什么诡异手段是咱们不知的。”&/br>“小心使得万年船,现在就走。”&/br>他念头一生,顷刻抑制不住。&/br>拽了师妹一把风驰电掣朝北遁走。&/br>季师妹像是早已习惯这种说走就走的情形,不顾掉到地上的干粮,紧紧跟在师兄身后。&/br>也许二人想象不到&/br>待他们离开后不久,有三道人影陆续出现在破落的山神庙。&/br>邹松清拾起洒在地上的干粮,与商素风赵姝一般,举目望着那株老银杏树。&/br>一只虎蜂绕着银杏树盘旋,不断发出嗡嗡声响。&/br>它在原地打转,失了方向。&/br>赵姝无奈摇头:“只能追到此地了。”&/br>邹松清道了一声可惜,又朝赵姝致谢。&/br>“这二人谨慎得很,没有跟着摩月教的人,而是隐藏在客栈外看戏的人群中。”&/br>“等衡山三师兄与那女子打完之后,便一齐退走。”&/br>“加之他们轻功不俗,着实难追。”&/br>赵姝有些不解:“商前辈为何想与他们照面?”&/br>这本是一派秘辛,商素风却不隐瞒:&/br>“这二人所练的武功与我点苍派颇有渊源。”&/br>“如今我已将烈阳功练至大成,但这大成只是记载中的功录大成,我点苍派的绝学,并非在烈阳功中穷尽,故而想了解他们的法门。”&/br>商素风望着被风拂动的银杏叶。&/br>他也朝赵姝致谢,又摇头笑道:&/br>“此事其实强求不得,是老朽着相了。”&/br>“看到他们的法门,也许反倒叫人失望。”&/br>赵姝点头,似是揭过此事,却在心中暗暗记下那两人的样貌。&/br>当日因为遗刻残谱之事,曾与这两人照面。&/br>不过那时是黑夜,光线灰暗。&/br>这一次,她却看得真切。&/br>抛开这两位与点苍派有渊源之人,三人一路回凉都,邹松清起头聊起方才的悦来客栈一战。&/br>“那姑娘的师承必不简单,她的剑路删繁就简,一看就是大宗师调教。”&/br>“此人眼界甚高,不知是何方隐士。”&/br>邹松清又问起衡山三师兄。&/br>商素风抚须笑道:“剑意一道与剑势大不相同,但他剑法之精,无愧剑神高徒。”&/br>“不过.”&/br>“最耐人寻味之处便在他的剑路上。”&/br>“当年剑神并不长于剑意,没想到竟能教出专精剑意的弟子。”&/br>“这可真是奇了.”&/br>苍老的脸上堆满好奇,看样子,这个问题会被他带去雁城。&/br>一旁的赵姝道:&/br>“我倒有些猜测.”&/br>商素风与邹松清都望向她。&/br>赵姝眼神明亮:“江湖人皆知,这剑神的三徒弟走到哪里都喜欢带一柄雕刀,一直在木雕塑像,看得出是一个心思细腻,又极有耐心的人。”&/br>“而剑神的剑势巍峨广大,恐怕不适合他去学。”&/br>她目眺西岳:“这江湖上用剑意最深的应该是华山风老前辈,听说他诚心于剑,是一位剑痴,某方面的性格与这位衡山三师兄很像。”&/br>“加之这位三师兄的长辈顾老先生与风老前辈有渊源,故而剑神教他走上剑意一途。”&/br>点商素风与邹松清一听,觉得她分析得很有道理。&/br>心中又暗叹少女巧思。&/br>三人走走聊聊,商素风又为他们讲述客栈论剑比斗中的奥妙。&/br>一路多话。&/br>接下来两天,凉都城越来越火热。&/br>东城刻文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广,吸引了更多慕名而来的江湖人。&/br>这些远道而来的江湖人入了城,才记下刻文,又听到了震撼人心的传闻。&/br>衡山三师兄力挫西域第一魔门,一剑杀掉丧魄宝树,破无漏神掌重伤教王。&/br>之后又与盘州高手东方小仙大战。&/br>且此战过后,两位青年高手将在会仙楼问剑点苍妙谛。&/br>跟着又有点苍老人要去雁城与剑神论剑的传闻,这一下,当真是江湖震动。&/br>才到凉都听到一系列消息的武林人,各都目瞪口呆。&/br>魏自在丧命悦来客栈第三日。&/br>凉都秋声愈浓。&/br>石关哨上,茶马古道上的行人全都披蓑执伞。&/br>淅淅沥沥的秋雨湿润了摩崖石刻,桃洞崖画,带来寒凉之气。&/br>这一日。&/br>又有两老一少,三人驻足在城门口。&/br>这位老人面相儒雅方正,做一个老书生打扮。&/br>旁边的老妇人虽染华发,却不失端庄英气,可以窥见其年轻时的美貌。&/br>凉都烟雨下,两位老人正带着异色看着城门上的刻文。&/br>“师兄啊,你说这等武学妙谛会是何人所留呢?”&/br>她带着一丝笑容,望着老书生。&/br>老书生摇了摇头:&/br>“我哪里能猜到。”&/br>“二十年前的江湖我都看不透,师妹如何叫我看透如今的江湖。”&/br>“五湖四海,总有能人异士。”&/br>老妇人恍若未闻,忽然笑叹一声“可惜”。&/br>老书生问:“哦?为何可惜?”&/br>她道:&/br>“若是这刻文早二十年呈现在师兄面前,也许还能激起师兄的雄心壮志,如今嘛只能抄录一份,以待后人。”&/br>老书生知晓她意有所指。&/br>不过早就习惯了,不由摸着白须笑了笑。&/br>他似是想到往事,盯着城墙刻文,真的露出沉思之色。&/br>扪心自问&/br>若二十年前真有这样的妙谛刻文,又会怎样?&/br>他正想着,一旁的老妇人却已经笑出声了。&/br>“师兄,你还真有所思啊?”&/br>老书生还没来得及回答&/br>“外公,外婆”&/br>二人中间,一个眼睛很大,面相乖巧的薄唇少年抬起头,好奇地望着他们。&/br>“你们在说什么?”&/br>“为什么我一点也听不懂。”&/br>妇人道:“我在勉励你外公,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br>“你虽小小年纪,但也要有远大志向。”&/br>“嗯。”&/br>少年乖巧点头:“爹爹常说外公之志,教我要向外公学习,做一个光大门楣的君子。”&/br>妇人宠溺地摸了摸少年的脑袋:&/br>“你爹爹年轻时,性子非常难约束,你与他很不一样。”&/br>老书生一听她说起少年的爹爹,想到他喝酒惹事,不由微微皱眉。&/br>但是一看向少年,又是一脸满意之色。&/br>少年闻言,忽然呵呵呵笑了起来。&/br>老夫妇二人面面相觑,不知他为何发笑。&/br>“外婆,我听过极为相似的话。”&/br>“是谁说的?”&/br>“可是你娘?”&/br>小小少年摇头道:“不是。”&/br>“是衡山派的曲师叔说的。”&/br>“去年我随爹娘去雁城见衡山派的赵大师伯,爹爹与大师伯说话,我觉得无聊,就去寻玉臻师兄。”&/br>“那时,他正在衡山别院与丹青子前辈作画,画中是一只白鹤,他画得可好了,那白鹤栩栩如生,如要展翅飞翔一般。”&/br>他说得兴起:&/br>“当时,衡山派的骆师兄也在,他指着白鹤,说那白鹤画得好,若是将白鹤画作大白鹅就更妙了。”&/br>“之后,玉臻师兄就说自己不会画鹅,骆师兄便叫他多练。”&/br>“丹青生前辈便将骆师兄赶了出去。”&/br>“这时曲师叔与娘亲就正在别院门口,我听见她们说话”&/br>“曲师叔指着玉臻师兄,也说了和外婆差不多的话。”&/br>“不过.”&/br>小小少年顿了顿,老妇人二人有些好奇,等着他的下文。&/br>“不过什么?”&/br>少年道:“我却觉得曲师叔与娘亲她们都说错了,其实玉臻师兄与赵大师伯很像。”&/br>这下子,两位老人都不由笑了。&/br>老书生摇了摇头:&/br>“怎么又像了?”&/br>“你赵大师伯年轻时,虽然懂曲晓画,却不会往深处精研。若非如此,岂能在武学一道能人所不能。”&/br>少年目露疑惑,又笑了笑:&/br>“就是一种感觉。”&/br>“玉臻师兄作画抚琴,就像赵大师伯拿剑。”&/br>两位老人听他这样说,只道童言无忌。&/br>不过,随他怎样去想,也不去反驳。&/br>老书生抚须叮嘱:“你去雁城见过诸多艺学,虽各有妙处,却不宜沉浸其中。”&/br>“光大门楣,须得专精武学。”&/br>他心中还有许多教诲之词要出口,妇人却拉了拉他的衣袖。&/br>若是往年,老书生恐怕还要继续教导一番。&/br>可现在,妇人一提醒,他便笑笑不再说了。&/br>这份心态,是他从前所无有的。&/br>两老一少又在城门口站定,少年认真看着上面的刻文。&/br>不多时.&/br>他们一道朝凉都城内走。&/br>那少年看了刻文不久,却是一路走一路背诵。&/br>老书生捧着手中的抄本书册,听着少年背读,一边笑着点头,一边翻页。&/br>偶尔出口称赞,夸一个“好”字。&/br>短短时间,这少年竟将刻文内容背得一字不落。&/br>当真是好天赋。&/br>老书生大喜,不急着去会仙楼,而是拉着少年在凉都城内寻他喜欢的吃食,算作奖励。&/br>妇人跟在他们身后,见这一老一少皆在欢笑,顿时眼带柔情,一脸笑意。&/br>虽是人生余暮,却得无尽之愉。&/br>他年期许,今朝尽显。&/br>此生如此,不复他求。&/br>“外公,听旁人说,会仙楼那边会有比斗,衡山的顾师兄也在此地。”&/br>“我们去做什么?”&/br>少年好奇问:“您是不是也会出剑?”&/br>老书生还没说话,妇人便笑问:&/br>“你外公一把年纪了,你还想看他与人比剑论武?”&/br>少年沉吟一声,念叨了她之前说过的八个字:&/br>“老骥伏枥,志在千里。”&/br>夫妇二人都笑了起来,拉着他朝会仙楼附近去。&/br>当日傍晚。&/br>凉都城东又来了两架马车。&/br>“大师兄,二师兄,四师姐,凉都到了。”&/br>马车上走下来两男一女,各自撑开油纸伞。&/br>三人气势不凡,眉宇间英气尽显。&/br>他们下马车第一眼便看向城墙刻文。&/br>“果然是宝录。”&/br>“不知是哪位人杰所留。”&/br>那名女子提议道:“大师兄,这刻文精深无比,不是须臾间能有所得的。”&/br>“抄录下来,再慢慢钻研。”&/br>“此际还是先去会仙楼,以免错过。”&/br>个头最高的大师兄说道:&/br>“师妹宽心,会仙楼大战还在明日.”&/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