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意义。”
陈世志正色道:“只要我们敬重于他,即使保持分寸距离,但依然可获取其好感。这就足够了。文儿,你要记住,长乐堂陈氏的长盛不衰,从来不在于外面的人,而在于自己,在于你和你哥哥两个。”
陈桂文重重一点头:“父亲,我知道了。今届乡试,我必中头名。”陈世志欣慰地笑道:“那就好。看来咱家,很快又能增添一位一甲进士了。”
……
再度住进陈世真家,一切未变,依然住回原来的那个别院。
只是这一次,多了位新房客张桐。
别院里空余房间多得是,很好安排。
张桐出身不好,从小到大,受过许多的波折和苦难,却也磨砺出他的适应力。
他也不是胆小的人,当初为了一尊破烂神像敢直面快刀。
昨晚目睹陈晋利剑出鞘,斩杀道人时,倒很是刺激了一下,终于明白为何陈晋之前说跟着他走会招惹麻烦的话了。
这何止是麻烦?
简直是一场祸端。
但张桐并不后悔,士为知己者死。
认准了这一条路,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何况他现在也没别的路可走了。
住下来后,他觉得自己不能白住白吃,是以主动跟老管家陈伯交好,有甚事能帮得上忙的,就抢着来做。
由于他是跟着陈晋过来的,又是应届考生,说不定就中了举,所以陈伯他们对其颇为客气。
至于叶燕客,练起剑来,则更为刻苦了。
他与赤丹道人交手,一招不敌,要不是陈晋出手,恐怕就得交代出去了。
叶燕客不怕死,出来闯荡江湖,早把脑袋别在腰间了。
但他也不愿随便送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要想方设法弥补、提升、变强……
这才是闯荡江湖的正确方式。
接受陈晋的指点后,叶燕客对于剑法的领悟大有提高。
很显然,陈晋对剑法的见解,与叶燕客师父的认识不在一个层面上的。
这就导致出现了一种割裂感。
叶燕客本来是学重剑出身的,可学到现在,他越来越发现,自己更喜欢,也更适合用快剑。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但那样的话,他就得舍弃原来的路子,改练快剑。
改变剑法的风格特点,追求进步,无可厚非。
然而那也意味着叶燕客要否定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师父的教导,这才是最痛苦的抉择。
为此,他特意去问陈晋的意见看法。
陈晋说道:“师父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徒弟走上最合适的路,故曰:因材施教。如果你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我想你师父在天之灵,定然会为你高兴的。”
听完这话,叶燕客终于做出了决定,在原来剑法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改练快剑。
其实他心中也明白,师父传授给自己的,并非多高明的剑法。
不过传授之恩大于天,师父的地位永远无人能够代替。
叶燕客当即把重剑藏于鞘中,决心不再动用,而用一柄新削的竹剑练起来。
他想到陈晋的话,当剑道大成,无论重剑轻剑,快剑慢剑,本质却都一样的,可融会贯通。
甚至说手中有没有剑,都不再重要,只要做到“心中有剑”即可。
叶燕客很渴望那样的境界,但知道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无数的历练和实战。
于是,他甚至动起了离开的念头。
因为跟随在陈晋身边,叶燕客总觉得自己有靠山在,有退路可走,剑法便少了几分一往无前的决绝和锐气。
当然,就算离开,也不会是现在。
他要与陈晋一起等待长生观的报复。
不过接下来的时日,一晃十多天过去,竟是风平浪静,安然无事。
期间长生观总坛倒是来人了。
听闻消息后,陈世真等人暗暗捏一把汗,提神戒备。然而对方只是来把簸箕巷的道观给收拾干净,东西装上车,然后带着宋道人的骨灰,以及赤丹道人的尸体,直接搬走了。
就此,簸箕巷失去了长生观这一脉的供奉。
而众人所预测的兴师问罪,以及报仇雪恨居然并未发生。
一时间,众说纷纭。
有说长生观本身就不以斗法杀伐见长,对于赤丹道人的死始料不及。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暂时便选择了隐忍;
有说赤丹道人身为护道士,几乎代表了长生观的最高战力。他都被陈晋一剑杀了,还能派什么人来?
徒然送死罢了。
又有说法,说长生观遭遇此事后,名望颜面大损,无论如何都吞咽不下这口气。是以发布了高价悬赏,不管什么人,只要能砍下陈晋的头颅,便可获得一枚“化神丹”的报酬。
这份悬赏并非公开的,而是通过某些隐蔽的地下渠道传递开来,引得江湖风起云涌。
化神丹,那可是长生观的镇观宝药。服用此丹后,可大幅度提高化神的成功率,从而突破到第六境。
传闻对突破第七境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当然,传闻多假。
只是人心往往宁可信其有。
由于陈晋住在陈世真家里,那些见不得光的刺客杀手们要下手的话,就必须潜进簸箕巷里来。
一时间,弄得簸箕巷风声鹤唳,压力大增。
好几房的人联合起来向陈世真施压,要他“请”陈晋离开。
但陈世真坚称陈晋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这个时候将恩人驱逐出门,等于无仁无义。
他决不能做那等忘恩负义之徒。
这时候,大房家主陈世志发话了,说陈晋身份特殊,不但是剑客,还是考生。其在三房家中寄居,做客,主要是为了等待乡试揭榜。
所以,有什么事,等到开榜之后再说。
他说话有分量,众人便不再逼迫。
反正计算日子,距离揭榜也没多少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