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夫妻二人先期伴贾雨村入京,助其起复。如海虽觉得女儿那“独木难成林”的言论十分中肯,可欲成其势,也非朝夕之力,这为人起复的事儿虽不大,却最是考较人情世故,怕是不好以此为契机联络亲戚。这事虽未没交由林家的同宗人代办,也因林齐入京,未再假手贾府。贾府没得着这个凭空掉下来的人情,贾雨村却仍是结识了贾府众人等,不为别的,乃因如海即是假托他的名义遣人入京,为免贾母怪罪,自是要将人领到贾府去走动走动。
黛玉即是应外祖母之邀,进京承欢膝下的,人还未至,先巴巴地遣了自家人来,这……黛玉心知,就如父亲所言,有些太端架子,于亲戚里面,显得太生分——想那薛姨妈家入京时,薛姨妈也正是以此为由劝说薛蟠不要先打扫自家的屋子。自家父亲最是重礼,这样办事,不过是为了不放心自己,但也不好做得太过,且总要找点原由,掩饰过去。这贾雨村即是父亲的“挚友”,倒也应该向各方亲戚引见引见。是以林府、贾府等处,都由林齐引着上门拜会了番。
齐嫂入府问安,贾母自要问起黛玉。齐嫂回禀起程时姑娘已在收拾行装,不日就要动身的。只是自家老爷怕姑娘体弱,行程缓慢,耽搁了这位贾雨村贾先生的起复,所以未曾与姑娘并作路入京,不过姑娘人虽未到,行装倒是随船带了些,不知可放置在何处——却是问黛玉入贾府后的住处。贾母尚未开口,王夫人在旁理理袖子,笑道,“林姑爷真是慈父,备得这般周全……”齐嫂回身向她福了福,也和和气气地笑回道:“二舅奶奶见笑了,这也是为了老爷的点孝心,姑娘虽幼,到底代替老爷、夫人,到老太太身边来尽尽孝心的,这若是因姑娘体弱病,反扰了老太太就不好了,就算不为姑娘想想,也得为着老太太考虑考虑的……再说了,咱们夫人就这么点儿血脉,老爷又怎能不尽心……”
话题涉及到自己的闺女,贾母心中对女婿的那点不满,也就消散了,毕竟,他宝贝的,可是自己女儿的血脉。只是,她这院里,住着宝玉与三春,已将五间上房都占净了。有心要挪三春吧,为着碗水端平,三个女孩儿就得起挪。要挪到厢房去吧,黛玉来了,说是要与姐妹们处的,自然也得住厢房,自己却又舍不得。要挪宝玉到别处吧,那是不行……这般想着,所以直就没定下来,本以为外孙女还未到,还有时间再考量二,不想先来了个管家奶奶问及此事,贾母倒时踌躇着没有决断。这时方定下心来,向齐嫂子说道:“玉儿的住处,就是我这屋子的左边的碧纱厨,只是那厢原是我那孙儿宝玉的住处,为着玉儿要来,我正将宝玉挪到我屋里来呢,这东西还正在收拾着。且待过两日那屋子打扫净了,你就将你家姑娘的东西给收拾过来罢……”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贾母的房屋结构(节选至原著)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2.三春并宝宝是随着贾母住的出处:
第七回有:时间周瑞家的携花至王夫人正房后头来。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儿们太了,处挤着倒不方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甲戌侧批:不作笔安逸之笔矣。】
可见原来三春是与贾母处院子住着的.再回第五回有:
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片愚拙偏僻,【甲戌侧批:四字是极不好,却是极妙。只不要被作者瞒过。】视姊妹弟兄皆出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甲戌侧批:如此反谓“愚痴”,正从世人意中写也。】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22第21章
欲望文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