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终于带着李纨、凤姐告退了。黛玉被外祖母搂坐在榻边,垂头轻舒了口气:当娘的终于走了,接下来,就是那个“如宝似玉”的儿了……她真的有些无语,今天这日,怎么过得象在过通关游戏呢。口气吐到半,感觉旁边有人在打量她,黛玉斜目看过去,是坐在她同侧的探春,见黛玉看过来,也没有回避,也没有笑容,只是那么睁着眼睛瞅着她。黛玉怔了下,转过脸去,今个儿的事情已经够了,不想再加件。
这宝玉,怎地还不回家?这般晚了,庙里有什耍事?还是,根本不是去庙里还愿?黛玉在绢子下又忍住个呵欠,她真的有些困了,看外祖母这架势,没见着宝玉,是不会松口让她去休息的。哎……外祖母时不时地问黛玉两句家常,榻前围坐的三春也时不时的说上两句,只是终没有白日时那般热闹,黛玉瞧见最小的惜春都有些歪歪倒倒的了,想来今日只怕也如她般,是没睡成午觉的。就这么怏怏地坐了半晌,终于有个丫头挑帘进来回道:“宝玉来了。”外祖母听了,忙欠身引颈,黛玉略思忖,也起身下榻,与三春在处。
阵风过,只觉人自屏风后转出来,黛玉低眉敛目,只见双青缎粉底小朝靴在榻前停住,就听见把嫩嫩的正太声道:“孙儿给老祖宗请安。”说时那石青色的褂底阵扯动,想是在请安了。又听外祖母命道:“去见你娘来。”那靴子朝黛玉方向转过来,停了停,又自去了。
黛玉听见宝玉出了门,方上前来向外祖母施了礼,道:“外祖母,即有兄弟会儿要来,我且回避了罢。”
“呵呵,傻孩子,你有大,就在乎这个了……你过来,我与你说,”贾母笑呵呵地向黛玉招招手,重又搂着黛玉在榻边坐了,“那是你二舅舅的小儿子,叫宝玉,只比你大岁,因他自幼身子弱,我就将他养在身边。他平日里虽有些顽皮,待姐妹们却是极好的。你以后处久了,就知道了……”
黛玉听着外祖母似是而非的通解释,本还想抬出“男女有别”等礼数来反驳的,只是,她心中动,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今日她被二舅母王夫人气得不行,而王夫人最在乎的,就是宝玉,最不想的,就是她接近宝玉。虽然,她也不想接近宝玉,但……为什么不呢……记得前世读书时就觉得,黛玉之所以特不招王夫人待见,很大层度上,就是因为宝玉只喜欢听黛玉的,这就好似有些恋儿的婆婆,不满媳妇抢了儿子般……你不让我做的,我就不做了么?嘻嘻,你越不喜欢的,就越是我应该做的……虽然要怎么做,她还需要再想想,但此刻她却犯不着急着断了此路,空惹得外祖母不高兴,又称了王夫人的意。
作者有话要说:
备注:
上章与本章,均是以原著里的些段子来yy的,在此干脆将原著中对应的部分给copy出来.供各位大大对比着看.
有关上章王夫人的语录: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甲戌侧批:总为黛玉眼中写出。】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甲戌侧批:不见后文,不见此笔之妙。】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甲戌侧批:接闲文,是本意避繁也。】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甲戌侧批:却是日用家常实事。】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甲戌侧批:仍归前文。妙妙!】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甲戌眉批: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若信彼果拿出预备,不独被阿凤瞒过,亦且被石头瞒过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甲戌侧批:试看他心机。】王夫人笑,点头不语。【甲戌侧批:深取之意。[凤姐是个当家人。]】
有关本章的:
25第24章
欲望文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