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某天,守军照常上岛查看,竟发现一艘不知停留了多久的倭船,船上十几个倭人甚至在岛上搭了棚屋逗留,守军一看这还了得,立刻划船回城报告,县令一听,竟还有这等凭空送上门的战绩?赶紧点齐人马,威威风风地开大船上岛赶人。
这些倭人却是十足的态度谦卑,县令还没下船,他们已经呼啦啦跪了一地。据这些倭人解释,他们是跟南海蛮国做生意的倭国商人,因为时常途径此岛,他们贪图便利,擅自建了棚屋存放补给和货物,此番诚心认错云云。
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虽说倭人是私自占岛,可这小岛本来就没有人住,再说,十几个倭人,谅他们也闹不出什么大风浪,关键是钱给到位了,最后县令不仅没赶人,还跟领头的倭人签了租赁契约,高价把岛上棚屋租给他们用个半年。
此等海域大事,又捞足了油水,县令一回城,就大笔一挥,火急火燎地自我吹捧一番,连着满满一匣雪花银,加急送达天听。
县令名叫郎卫涛,本是京中小官,虽不算前途光明,好歹是吃喝不愁,明樑帝欲立明妃为后那时,清流全都奋起抗议,他为搏贤名,竟也跟风上书,但他毕竟不敢真得罪明樑帝,打着直谏的名头,其实通篇绕来绕去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却没想到明樑帝秋后算账,连他这种滥竽充数的也给流放南海,从京官变了小城县令,怎一个惨字了得。
郎县令一心想回京,当然就急着讨好明樑帝,满朝文武都知道,明樑帝爱权更爱钱,倭人雪花银一进明樑帝私库,明樑帝给郎县令回批的文书里甚至都难得没骂人。
明樑帝的指示很简单,一是圣上毕竟要脸,租岛给蛮夷这事绝不能外传,否则就拿郎县令是问;二是这笔捞得不错,想办法再从倭人那里多捞点。
在明樑帝那里过了明路,郎县令豁然开朗,隔三差五就派差役上岛收费收税,倭人竟也百依百顺,每要必给。
时间一长,明樑帝就起了疑心,这些倭人给钱这么痛快,要么就是大赚特赚,上贡这点对他们来说是九牛一毛,要么这帮倭人根本就是意图不轨,是用做生意为幌子试图在南海搞事。
明樑帝立刻话锋一转,要郎县令彻查倭人到底在做什么生意,到底在岛上干什么。如果倭人是赚得太狠,那租岛自然得加钱。
圣上下了旨,郎县令当然派人彻查。
没想到这一次,倭人态度与先前大相径庭,他们不仅赶走调查差役,还强硬宣称以后都不会再给钱,强占了小岛。
但同时,他们交给差役一个箱子,里面是数颗奇异的血色珠子和一封信,都是给明樑帝的,他们宣称,只要□□朝廷不管他们在岛上做什么,他们就每月都上贡一颗这样的血色珠子给明樑帝。
什么破珠子都不值得赔上一世英名,倭人猖狂到强占小岛,郎县令这样混日子的官都忍不下去,他不信明樑帝能忍,所以,他一边把消息加急直送京城,一边已经开始做收复小岛的强攻准备,准备捞下这个护岛之功。
但郎县令万万没想到,明樑帝回复的旨意,竟是要他死守住小岛被占的消息,绝不可外泄,同时禁止他去管倭人,不仅不让他管,还要他尽量满足倭人需求,强调一定要记得每月把血色珠子妥当送京。
郎县令回想那些血色珠子,只能记起血一般的浓色。
早知道它宝贝到明樑帝连脸面都不要,他真该昧下一颗。
都是珠,郎县令难免联想到了灵珠子,但传闻中灵珠子是灵云翻涌的透明琉璃球,血色珠子充斥浓浊血色,光看描述就大相径庭。
郎县令愁眉不展:“那些血色珠子究竟是什么?”
贝县丞说着废话:“不管它能做什么,一定非常厉害。”
郎县令急得狠狠地一拍桌:“这还要你说?!现在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办!圣上银子拿爽了,珠子也拿了,根本不管我死活,岛被倭人占了这种事,一旦传出去,我名声可就玩完了,我列祖列宗都玩完了!万一再有什么风浪,圣上肯定是把我推出去挡刀!”
贝县丞没有上司这么着急,分析道:“这是圣上旨意,咱们能怎么办?总不能抗旨。不抗旨,就不能泄露小岛被占,这岛也就拿不回来。不过,那岛又没人又没地,大半年了都无人发觉,继续瞒下去,想必问题不大。只要别让人发现倭人占了岛,哪有什么风浪?大人安心就是。”
倒也确实如此,幸好海角城穷乡僻壤没有高阶修士,虽然来了天疏阁,但这些人一来就只顾着四处瞎打听,远不如传闻厉害,想必是百姓们吹捧太过。只要别忽然来个高阶修士,郎县令高枕无忧,完全不必担忧倭人占岛之事泄露。
郎县令心忧稍解,喝了口茶,还是不禁苦闷长叹:“那血色珠子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就在这时,港口差役的小头头喘着气跑进后衙,惊声疾呼:“两位大人!不好了!天疏阁主、春风剑侠还有姒晴将军都来了,他们刚到海港,就立刻往章剑客家去了!”
郎县令两手发抖,青花茶盏砰地落地,摔了个粉碎。
几乎与此同时,一个装着明樑帝亲笔密旨与两颗血珠子的檀木密盒,由黄门令心腹太监送到儒门,落到了秦无霜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