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自己做(14)
《建筑学概论》最终票房是1.65亿。
扣除8.3%的不可额分账部分,影院+院线占了57%,剩下的43%归发行方还有制片方…
《建筑学概论》的制作方还有发行方都是光线传媒。
——小成本的电影,没有找联合发行方。
也就6400万。
正常来讲是这样,但《建筑学概论》不是给影院返点了嘛…
分账要减去至少 300万!
6100万先收回成本——除去制作成本,试映公关、资金回收成本、雇佣调查公司、暗查院线票房、各种宣传费用等等,光线总计投入了650万人民币。
后续投入的宣传资源挺少的,大部分宣传资源是李兵兵跟自己合作的品牌置换的。
嗯,因为《建筑学概论》是数字电影,省掉了一大批的胶片拷贝的费用…
数字拷贝,就是一块硬盘,所谓的制作就是把完成的影片数字内容往硬盘里面拷,早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联网化。
这个网络由国家电影局统一管理,给每条院线的每个影院设一个联网的服务器和专用密匙。
新上映的电影全部是数字拷贝,通过这个网络,院线把数字信号的拷贝下载到本地服务器。
理论上,拷贝放映成本近乎为零…
胶片不一样,24帧每秒,成本相当高,最常见的 35mm,最低也要 7000块一盘,前提还是量大的批发价,这是本世纪初中国电影市场刚开始火的 02~03年的价格,在这以前更贵,一本拷贝 10000块钱不是新鲜事…
所以,很多电影根本不会大规模放映——连拷贝费用都收不回来!
扯回来,这些加在一起大概是1200万左右。
剩下的4900万才是可分账收益,沈言 8%的分账就是 392万…
李兵兵20%,那就是980万,任权735万!
这些只是票房分账,今年开始,电影的新媒体版权涨了十几倍,也就是网络版权价格。
《建筑学概论》卖了400万,还有电视版权300万…
此外,现阶段的华语电影一旦大卖,海外版权同步会有人出价…
《建筑学概论》的香港票房也不错,接近1400万港币呢!
嗯,超过了《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精武风云》…
仅次于《叶问2:宗师传奇》、《岁月神偷》、《唐山大地震》,暂列年度第四…
所以,游达志才会重返香港电影市场嘛!
香港票房目前还算东南亚的风向标,听说《建筑学业概论》卖了接近100万美元的海外版权…
但不管怎么样,沈言分红,税后超过 400万,肯定是多给了!
“王长田跟张昭掰了…”
“为啥?”
纪翔:“股份给的太少,而且他跟王长田思路不一样…”
确实很少,张昭作为光线影业的发起人之一和重臣,他在光线传媒持股仅仅为0.24%,持股比例远远低于李晓萍、李德来、王长田妹妹王牮等人,更是在排名前十大自然人股东之外。
“王长田习惯了精打细算,每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他是不愿意做超过 3000万成本的电影的,张昭却倚重那帮香港导演…我听说《精武风云》,最开始光线只投2000万,后来追加了2000万投资…这部戏,光线至少亏损500万!”
沈言惊讶:“啊?才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