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size:16px">殿试翌曰,京城的各大茶社、酒楼就轰的一下热闹起来,到处都是新科贡士三五成群、呼朋引伴,把四九城闹得酸气冲天。
难怪他们有如蒙大赦的感觉,单单是考个秀才,就有县试、府试、院试三场,然后乡试考举人,接着礼部会试,最后皇帝亲自殿试,这一场场考下来真是不死也脱层皮。
这下终于从马拉松式的考试接力赛中解脱出来,还能不赶紧放松放松吗?
至于殿试的结果,贡士们倒是不怎么担心的,因为会试录取的贡士一般在三百人左右,而殿试取一甲三名为进士及第,二甲五十多人进士出身,三家两百多人同进士出身,加起来和会试的总数差不多。
也就是说通过会试的贡士,基本上都能金榜题名考上进士,从此成为大明朝文官体系中招牌最亮、腰杆最硬、脸面最光鲜的“正途出身”,做起官来那叫无往不利啊!
殿试后的第三天,四九城里头最大的四海茶社,就有不少新科贡士们齐聚一堂,格外的热闹,说书先生也凑趣,讲的是一段吕蒙正状元拜相,正合着诸位贡士的心思,讨得彩头也比平时多了几倍。
以顾宪成为首的好几位贡士坐在当中一桌,听到吕蒙正状元拜相这一段,就有人笑道:“顾世兄蒙陛下亲口提点,这番定是攀桂步蟾宫,夺得状元郎啦!”
万历虽然说顾宪成养气功夫不到家,他立马就承认,还多谢陛下指教,这就把天子门生的名分给坐实了,天子亲自指点过的人才,那还能差到哪里去?
顾宪成当初应对得体,众人都见万历似乎还对他笑了一下,所以此时难免心头有几分自得,当然面子上还连连谦虚道:“哪里哪里,没有当场出丑,已是万幸,哪里还敢奢望状元?这次一定是萧世兄状元及第!”
“不敢不敢,”萧良有双手乱摇,倒是不吃他这一捧:“顾兄文名远播,小弟文字只是中规中矩而已,会试得了会元已感侥幸,这殿试一甲可不敢奢望。”
贡士们互相猜测,有的说顾宪成文采斐然,必定夺取状元,有的说萧良有是会试的会元,连捷得到状元的可能姓不低。
通过会试的贡士数目基本上和三甲进士相等,贡士们考取进士是没问题的,关键在名次高低。
一甲进士及第,前三名称鼎甲,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直接授予翰林编修,英宗朝之后惯例“非翰林不入内阁”,授了翰林编修,将来做到内阁大学士的可能姓就很大,算是半只脚踏进内阁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二甲进士出身,选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三年之后考核,称为“散馆”,成绩优异者点翰林编修,称“留馆”,也就和三鼎甲一样具备了将来入内阁的资格,但时间上就多了三年。
另外的庶吉士,或者到六部任主事,都察院做御史,或者到地方做知县,比留馆的就差了许多。
三甲同进士出身,这就又差了一层,除了个别出众的,基本上当不了庶吉士,只能做行人、太常、府推官、知州、知县等官。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入内阁的贡士不是好贡士。
当朝首辅帝师张居正就是嘉靖丁未科二甲第九名,选庶吉士,三年留馆授翰林编修,升侍讲学士,然后入内阁,经过一系列的权力斗争,终于进入大明朝的权力核心,并成为大明朝实际上的掌舵人。
见贤思齐,顾宪成、萧良有还有许许多多的贡士,谁不想成为大明朝的第二个张居正,也做到首辅的位置上去?
只不过此时此刻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名次,将由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侍郎等朝廷大员组成的考官班子选定三甲名次,然后才是各读卷官将把他们的考卷读给皇帝听,由万历亲自选定天子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