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这还没出峡谷呢,况且梁大哥也不急着一时半会吧,吃了早饭不迟”,赵二河在边上提醒道。他这一句话,整得原本依依惜别的气氛都略显尴尬……
陈宣活动完收功,浑身暖洋洋舒坦无比,你看,这平平凡凡其实也挺好不是,至于那些打打杀杀刀光剑影啊,压根就不存在。
留梁仁在船上吃了顿还算丰厚的早餐,过后他要付钱,陈宣他们这边自然是不收的,顺道的事情谁会较真,梁仁也不坚持,拍着胸脯说欠他们一个人情,承诺以后会免费帮他们出手一次,永久有效。
过后他还是下船离去了,如上船的时候一样,施展轻功踏水离去,一蹦一蹦的,每次迈步都是几丈远,直到上岸回头挥手告别,身影消失在岸边。
江湖就是这样,不期而遇,相谈甚欢后又分道扬镳,没那么多留恋,潇洒得很,毕竟啊,在江湖上跑的,谁也不敢保证第二天会不会就客死他乡,所以太多牵挂反而活得太累。
接下来的一路几乎都是一马平川。
随着越发北上,两岸环境亦有所变化,植被渐渐不似南方那么茁壮茂盛,一点点变得低矮稀疏,倒也谈不上荒凉,春日里的田间作物也有了变化,南方这个季节多为油菜这种经济适用的作物,而随着靠北,地里变成了麦子这种粮食作物。
其实景国不管南北都是种水稻的,但那得等油菜麦子这些作物成熟收割的梅雨之后了。
油菜麦子都是耐寒之物,年前种下,冬藏春发,几个月时间便是一季收获,只是产量皆为不高就是了。
反正底层农民一年到头都在忙碌,少有得闲之时,纵使农闲,劳役衙役摊派之下,比种地更苦……
又是几天平静旅途,两岸植被越发低矮稀疏,甚至远山都显得有些荒凉,不是那种伐尽山林的荒凉,而是山上压根就不长太多高大的植被。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这是土质气候导致的,丰州大部分区域都是如此,丰州嘛,地域相对荒凉,起这个名字也带着希望万物丰茂的寓意在其中。
这天一大早,船家就通知陈宣他们,再有一两个时辰就到大湾港了,让陈宣他们做好下船的准备,而船家他们,这一行的终点就在大湾港,倒不急着返回,会停靠一些时间,争取载人载客回去,尽量不空船往回。
船资在出发之前高家就已经付过,无需陈宣他们下船再付。
一来是出远门,靠船为生的人不宜带太多钱财在路上,再一个,这艘船虽然是船家私有,但想要渡船接活儿,需得官府备案,然后在船帮的管理下才能接活儿,钱是付给船帮的,不会直接到船家手中,层层下来形成了船运框架,这一行都在这个框架内默默讨生活,默认的潜规则。
不止船运,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圈子结构,戏班,说书,算命,武馆,镖局……,乃至乞讨,都是有行规的,想在行业内混饭吃,若不守行规,将被整个行业的从业者抵制。
有好有坏吧,尽管会被层层盘剥,但最下面的胜在相对稳定,能混口饭吃活下去,至于管理层的利益变化,通常影响不到最底层,毕竟没有最底层,上面的如何能过上优渥的生活?
一连十多天的水路旅途,到后面饶是陈宣都有点无精打采,实在是太无聊了。
别说,居然有点怀恋梁仁了,他在船上虽然只有不到一天,但听他说那些江湖琐事却一点都不枯燥,可惜后面他们就没再遇到类似的人了,不是谁都像他那样一根筋盯上一艘船就非上不可。
也不知道那家伙上岸后跑哪儿去了,他说会来大湾港,除非骑马日夜兼程,否则绝对没陈宣他们快。
上岸后与船家作别,居然还有点不舍,毕竟周围环境变了,口音也有所不同,人生地不熟,他们是为数不多的老乡。
大湾港和金霞郡码头没太大区别,不过都是船来货往的画面,但要小很多。
这里依旧是郡城外的码头,但因地域原因,以及人口等因素,大湾港不远处的络石郡只是一个‘下郡’,码头不似金霞郡码头那么繁华忙碌。
说实在的,这络石郡的人口还赶不上南方的一些上县呢。
上岸后陈宣他们一致决定在络石郡城休整一天,明日一早再启程出发继续北上,在船上半个来月骨头都差点生锈了。
按原计划,他们其实是要在这里休整三天好好逛逛的,但高景玉回家那段时间耽误,是以路上的时间就有点紧,只能尽量压缩了。
有功名凭证,他们离开码头顺利入城并未遭到为难,拒绝拉客,他们自己寻了家不错的客栈安顿,不知是久船上岸还是水土不服,进入客栈高景明有些犯困,也没有四处闲逛的心思。
接下来他们继续北上的话,有两个选择,可以去找车马行,但得根据对方的安排来,不到一定人数和时间是不会出发的,是以陈宣他们只得自己购买马车单独出发,到地儿之后一卖还能回回本。
这种小事儿就由耿宏他们操持了。
他们还在码头的时候,就听人讨论赵家比武招亲的事情了,城内更是沸沸扬扬人尽皆知,已经摆了几天擂台,但还没个结果,对此舟车劳顿的陈宣着实提不起什么兴趣,不是身体上的疲惫,而是心理上有些疲乏。
因为赵家比武招亲引来的练武之人多,这种人扎堆就容易生事儿,在客栈内陈宣都能听到附近街上几处同时发生的干架动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