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人情世故
不知不觉已经入夏,气温也炎热了起来,哪怕早上的太阳也带着丝丝暑气,不过早就寒暑不侵的陈宣丝毫不受影响。
书院上课后也变得安静了下来,哪怕教室外有着各家诸多书童下人,亦不敢发出噪音影响到书院的正常上课。
给高景明他们上这天第一堂课的人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先生,小高提过一嘴,姓许,是进士出身,曾官拜正五品,被朝堂纷争牵连,得了和体面被主动辞官。
而今在流玉书院任教,负责高景明他们这个班级,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类似于陈宣老家那边高中班主任吧。
流玉书院作为景国三大书院之一,若是没有进士功名或者辉煌的履历,都不好意思来这里教书。
在外稍微打量,高景明他们这个班级四十多个人,小的看上去十二三岁,大的三十多岁都有,这一看就是要么年少聪慧取得童生功名,要么家底殷实继续深造奋进。
许先生来到教室,师生见礼后,他便惯例的问了句还有没有给陛下贺礼未交上去的,最后两天了,没有的抓紧,放弃的就算了。
随后就有七八个人上前呈上自己的贺礼,其中就要高景明和张傲。
然而许先生并未在意此事,没人上前后,贺礼放一边就开始正常上课了,或许在他看来,这些孩子也就一份参与感,能拿出什么好东西?压根不值得关注,真正值得注意的还得是哪些‘高年级’学子。
这堂课许先生讲的是《古记》第一卷第一册里面的内容。
古记一书共四卷二十九册,全部下来近两百万字的内容,主要讲述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根据时间排序,最早的可以追述到万年前,内容包括王朝更替,重大案例,天灾人祸,以及意义深远的典故等等。
这本书不止是记录了景国这片大地上的历史事件,甚至景国这片大地发生的事情只占全书很少的一部分,周边各国,极北苦寒之地,极西荒漠深处,南方海外岛屿等等,反正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明确记载的都有收录,内容可谓包罗万象。
反正这本书是读书人必学之一,将会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学这本书,类似于陈宣老家那边‘以史为鉴’的说法吧。
但是呢,在陈宣看来,书中内容虽然发人深省意义非凡,但明里暗里都在给人灌输忠君爱国劝人向善这些思想。
很正常,封建王朝,自然是要把读书人的心态摆正了。
教室内上课的时候,陈宣也拿着相同的一本书在学,周围很多人都和他一样,虽然不能在课堂上听讲,但也能得到先生解惑的相同待遇。
这时代读书是真有机会改变命运的,没几个人会浪费这样的机会。
陈宣手中的书不是书院发的,而是自己去买的。
不得不说,许先生讲课真的很有水平,抛开内容不谈,甚至比玉山先生讲的还好,他不但深入浅出的去解释,还会发问,让下面的学子去思考,去联想,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敷衍了事。
静悄悄的书院,课堂内课堂外都学得认真,只是不同的人接受能力不同,有的恍然大悟,有的冥思苦想抓耳挠腮。
陈宣就属于接受能力较差的,没办法,这已经不是启蒙内容了,而且他的天赋都点在了武学上面,让他去根据历史事例对照当下进行思考着实有点为难。
索性能学多少学多少,之前考上童生功名,差不多把他那点优势给耗光了,更高的功名怕是卷不过别人,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反正如今的他也不需要靠功名改变命运,但能学更多东西自然是好的。
认真学习中,有人来到陈宣身边压低声音道:“陈兄弟可否借一步说话?”
不用看陈宣都知道是谁,张傲的书童,这家伙主动凑上来着实有点意外,指定没憋什么好屁。
指了指课堂方向,陈宣摇摇头小声道:“上课呢,不方便,有什么事儿下课再说吧,别影响大家学习”
如此一来张傲的书童只能悻悻离开,他不学习别人还要学习呢,要不然就犯众怒了。
时间流逝,近一个时辰的一堂课结束,不待高景明出来和陈宣打声招呼,他就被几个同窗簇拥着去了别处。
陈宣怀疑是张傲在搞名堂,因为高景明被簇拥走后,他的书童再次找了过来。
“陈兄弟,这会儿有时间了吧?”十五六岁的少年看着陈宣笑道。
不得已,陈宣值得应付道:“有事儿吗?”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冯三,我们见过的,张傲是我家少爷,与你家少爷是同窗”,冯三指了指教室自来熟道。
陈宣客套道:“原来是冯哥,幸会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