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如履薄冰
‘还好我跑得快,这些人也太疯狂了’
黑暗的角落里,陈宣拍了拍胸口‘心有余悸’暗自嘀咕道,顺便还擦了把不存在的冷汗。
一些没有买到逍遥丸的人足足追了他半座城,围追堵截不知道的还以为抓贼呢,整得鸡飞狗跳,还好他技高一筹得以轻松摆脱。
看着手中的箱子,他又眉开眼笑起来。
原本是装逍遥丸的,现在则装着钱,银票加银子,快把箱子装满,差不多四万两呢。
这么多钱,如同他摆烂点,不大手大脚,足够他舒舒服服生活几百年了,毕竟寻常五口之家一年也挣不了十两银子。
‘这玩意短时间是不能再买卖了,等实在缺钱再说吧,那些人太疯狂了啊,看着就害怕’
打定主意,陈宣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夜色中。
逍遥丸只是他的练手之作,脑海中还有很多好东西呢,以后不卖这东西了,还可以改头换面卖其他的,更珍贵,只是其他东西若不遇到对的人,没逍遥丸这么大的市场。
算算时间,还有几天书院就放小假了,和乌三娘约定的交易日期也将到来,手中有钱心中不慌,到时直接前去交易……
书院的日子总是波澜不惊,学习的地方,外界的打打杀杀纷纷扰扰影响不到这里来。
书院不知道什么时候流行起了三个梗,虽然这个世界并没有玩儿梗的说法,但并不妨碍人们将当下火爆的话题进行总结讨论。
分别是莫欺少年穷,俊耀醉酒续诗,宁桂亮都说好。
凌云记第三册出版发售,随着时间发酵,彻底火爆了,天才陨落,退婚流打脸,莫欺少年穷,在这娱乐略显单调的时代彻底引爆话题,民间都在流传那句脍炙人口的话,一度成为很多人案头上鞭策自己的警言。
书院外的书铺销售火爆,补了几次货都供不应求,一时纸贵,虽然不到书院学子人手一本的夸张程度,但没有人不知道凌云记这本书的。
而书院毕竟只有那么多人,实则在墨城那百多万人口的地方才最夸张,据不完全统计,仅墨城一地,凌云记的销售就达到了恐怖的一万多套,其中销量最大的是第三册,超过三万本了!
这真心不少了,毕竟只是娱乐读物,不是必须品,放眼全景国都可以称作爆款。
甚至传言凌云记已经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运往他国销售。
关于此书,民间也就当个娱乐,但在文化人圈子,几乎都是批判贬低的,遣词造句稚嫩,故事情节很多地方都不合理,还在隐隐抹黑世家,给人灌输不劳而获的思想……
总之负面看法铺天盖地,但你就是架不住这本书火啊,甚至在这样的批判之下还愈演愈烈了,这找谁说理去?
反正但凡是有人之间起冲突了,动不动就给你蹦一句莫欺少年穷,简直成为现象级口头禅。
吴俊耀那家伙的一首残诗的话题还没完呢,从那天开始,他就一直住在了闻香阁,整日里醉得不省人事,梦想灵光乍现将残诗补全。
一开始人们还很期待,可渐渐的他拿不出后续,关注他的人也慢慢变少,但依旧不妨碍那首无题残诗的流传度,残才更有话题性。
不但无数人想要续上那首诗一夜成名,因此还开了不知道多少诗会,听说已经流传开去,大有举国上下文化圈子竞相讨论的程度,听说很多有钱人又喜欢诗词的开出天价悬赏希望有人能补全诗词,不知是真是假,在本就热闹的话题上更添一把火。
最后就是宁桂亮都说好了,这个男人懂的都懂。
不知哪里传出来的消息,宁桂亮得到一种‘神药’,赞不绝口,为此还写诗歌颂,彻底引爆话题,逍遥丸一时之间风靡到人尽皆知的地步。
然而那玩意已经买不到了啊,销售之人也是个缺德玩意,点了一把火就销声敛迹了,整得无数人挥舞银票都不知道去哪儿买。
一开始这种事情人们还要脸避嫌,可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谁还管那么多啊。
因此有机会买到众多逍遥丸的人,他们成为了无数人巴结讨好的对象,家里门槛都快被踏破了,一丸难求。
本来逍遥丸的价格就贵的离谱,可随着源头断供,那价格蹭蹭往上涨,仅仅几天时间就被炒到近两百两一颗的恐怖程度,还有上升势头,有钱人那是真不把钱当钱啊,就这没有一定关系和身份背景你都买不到。
听到关乎逍遥丸的后续话题,陈宣心惊胆战之余只觉血亏,两百两一颗啊,我都已经把良心丢了喂狗都不敢开那个价格,这得损失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