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陈宣并不作答,暗道孺子可教,善于总结反思,这本身就代表一种进步和成长,陈宣不会去主观意识的干涉小高,最多也就从旁无声引导。
其实说白了陈宣也只是理论知识丰富,实际操作他自己也没多少经验,只知道朝着什么方向是对的,过程中并不能给予太多的帮助。再看向自己忙活大半年的收获,小高摇摇头叹息道:“三亩地的收成,加起来才百多斤,我们要是种地为生早就饿死了”
那可不。
他算是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民间疾苦了吧,陈宣打算再加把火,笑道:“少爷太想当然啦,你只考虑到我们忙活半年的收成了,若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的确,他们的收成比我们多几倍,可他们却要凭地里的收成养活一大家子啊”
说着陈宣还给他掰着手指头算,道:“地里的收成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了,至少占一个家庭的八成吧,吃饭靠地里,小病小灾也靠地里,迎来送往衣食住行也靠地里,还得上税呢,所以啊,别看他们收得多,算下来还不如我们呢”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些小高心头莫名有些发堵,尽管明知陈宣说的是事实。
“一年年,一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小高低头自语道。
陈宣不说话,就蹲在他边上陪着。
这小子在学问上面的悟性惊人,经历一些事情都会有收获,陈宣不去打扰他的思路,以免影响到他的正常发挥。
又片刻后,小高抬头看着这片真正农民看见指定痛心疾首的田地道:“如果基础条件在没法改变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过得更好呢?”
“少爷不是已经知道答案了吗?”陈宣反问道。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他摇头道:“不够,远远不够,都说了,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仅仅只是勤劳就能获得更多收成吗?勤劳下来的确收成多了很多,但长期劳累身体上的亏损呢?岂不是只要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周而复始看不到尽头”
已经上升到这种高度了啊。
心头诧异,到了这个时候,陈宣也不介意给他点灵感,道:“一味的埋头苦干是没用的,并不会变得更好,变得更糟糕也不至于”
“阿宣何出此言?”高景明似乎若有所悟。
陈宣指了指他们忙碌了半年已经收获的田地说:“少爷,你看啊,我们俩种地,虽然看似正常操作,但有的时候不也取巧吗,比如有时候懒了,会利用自身武道优势加快进度,这就是取巧”
“取巧?”小高隐隐约约有些灵感。
陈宣想了想打算再给他点思路,道:“对啊,取巧,在原本勤奋的基础上取巧,灌溉可以取巧,工具可以想办法取巧用的更顺手效率更高,如何让庄稼长得更好也可以取巧,取巧的方式多着呢”
“具体呢?”高景明似乎抓住了重点。
陈宣却突然摆手笑道:“诶,少爷何必当真,我就这么一说,你问我我哪儿知道啊”
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啊小老弟,若全都指望我,还要你干啥,我相信你,你行的。
反正陈宣是点到即止了,能不能有所‘突破’是小高自己的事情。
说这些陈宣都觉得有些过了,有道是饭要一口一口吃啊,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很多东西也是要结合实际的,太过超前反而有害无益,这些已经足够‘消化’很长时间了,以年为单位吧。
“阿宣你又来,每次都这样”,高景明一脸幽怨道。
陈宣笑而不语,主打一个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小高都没让他失望。
啧,这种无声无息养号的感觉其实有点小爽。
呼出一口气,小高起身道:“走吧,回去了,明年继续,接下来先琢磨琢磨阿宣你所说的取巧之法,明年再实施起来,我看看啊,明年应该可以把农社社长位置申请下来弄到手了,现在的社长明年就要结业,在挑选冤大头接手,我就当那个冤大头吧”
虽然没有明着给小高说要怎么怎么做,一切都很隐晦的在引导。
但陈宣相信,有这样的经历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将来他可是要科举当官的,哪怕在书院搞不出什么名堂来,以后治理民生绝对少走很多弯路。
之所以没有拔苗助长,不是陈宣不想,而是时机和条件不对,如今还是学子身份,整出太多好东西那也只是给别人做嫁衣,没必要,爱咋咋地吧。
待到小高真正成熟起来,那时候一切都得靠他自己了,至于陈宣,天大地大自然是当个小人物躺平过日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