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南归
历经半个月的‘醉生梦死’,中途偶有休息,反正高景明总算消停了,这也代表着他将七年来在书院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差不多。
该告别的都已经告别,再见不知何年,大概以后多为书信忆往昔。
当然,若一个个青云直上,将来同朝为官,亦有机会把酒再言欢。
这段时间陈宣也忙前忙后把琐事处理得差不多了,比如高景明结业手续,比如住了七年小院的售卖,比如归途的行李所需。
结业手续很简单,由高景明向书院打个申请,然后书院会给予一份盖章的文书,上面记录了高景明什么时候去书院读书,读了多久,平时表现如何的评价,只要不是犯过什么大错,先生们通常都不会吝啬正面评语,相当于一个毕业证吧。
事儿挺简单,其中很多东西也挺繁琐,但陈宣就一跑腿儿的,具体不需要了解,搞定即可。
老实说,把院子卖了挺可惜的,毕竟住了七年,是陈宣住得最久的地方了,多少还是有点感情的,但不卖了能干啥,人都走了,留着积灰啊。
已经卖出去了,他们走的那天,约定好了下家来接管钥匙,那时小院就不再属于他们了。
当初买下这个小院,以及后面的装修和添置的物件,拢共下来大概了千两银子左右,结果这一卖,好家伙,反过来净赚一千二百两,是以两千二百两卖出去的。
还的是房地产来钱快啊,大有搞头,七年时间翻了一倍不止。
能卖出去这个价格,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来是房子装修得真心好看,再一个就是名人效应了,高景明就是那个名人。
这七年来高景明在书院表现那是相当抢眼,每次小考都名列前茅,其风头直追当年的宁魏二人,只是比起当年的宁魏二人多少差了点意思。
差的不是学问方面的东西,而是‘光环’,说白了就是没有太多优秀作品让人津津乐道,也不知道是受某些人影响,还是个人心态问题,高景明平时不喜欢高调,所以最终也没达到‘八大才子’的高度。
或许是受当初那副松鹤延年万寿图的影响,如今小高的书画也是一绝,不比曾经的魏子颜差了,但他不显山不露水,并没有太多作品流传。
此外高景明最绝的是音律方面的造诣,这是陈宣都很佩服的地方,比不过,根本比不过,那是一曲真的能让人沉醉其中。
当然,反过来,若把音律当做杀人武器,小高拍马都赶不上陈宣,就不是一个事儿,一个是艺术,一个是暴力。
反正就是因为高景明的名声,他们的小院卖出了翻倍的高价,下家还欢天喜地的说你们接下来想住多久都行,不急。
高景明好歹是读书人,不想太过在铜臭方面纠结,否则价格还能更高一些,对此陈宣当面鄙视,败家子,然后高景明怼他,说那就麻烦阿宣你尽量多找买家熬高价吧,陈宣当场改口说那还是卖了吧。
笑死,有那功夫,当场搓个药丸出来都不止这点。
行礼方面收拾了一大堆,绝大多数都是书稿,估摸着严严实实得装大半车,那是他们多年来的收获和见证,不过真正的收获在脑子里。
反正该收拾的都收拾了,该告别的都告别了,就待归期那日到来。
越是长大陈宣就越懒,骨子里都散发一股让人犯困的懒散气息,不是无精打采的懒散,而是那种自飘零水自流的随意。
反正归途他没做什么规划,当初怎么来的就原路返回,简单省事儿。
临行这天一早,院子外的路上停了三辆马车,买的,到了丰州码头换船的时候一卖还能回回本,精打细算谈不上,但没必要铺张浪费。
行李已经装好了,陈宣随意坐最后一辆马车上手持缰绳就等着出发,人手不足,他也得赶车,好在从小就学过,这活儿总不能让高景明或者小彩小叶她们干吧,千里迢迢的也就没必要雇人了,毕竟是单程。
“哎,一晃眼都七年了,这里的一草一木真心舍不得啊”,高景明站在门口一脸惆怅,这两天他已经把里里外外逛了无数次,想要将这里的每一丝细节刻进脑海。
嘴里叼着一根小树枝,陈宣没骨头似的看着他说:“那要不咱还是别走了吧,就在这里安家,让夫人她们望眼欲穿,或许干脆直接杀过来打死你这个不孝子”
“那还是走吧,七年不见,我也想家了”,高景明果断回头,哪儿还有半分不舍。
小样,我还拿捏不了你了,给我整这死出。
“出发”,高景明大手一挥居然迫不及待起来,那叫一个归心似箭。
马车缓缓启动,迎着朝阳,踏着春日里的晨露,带着远行多年的游子踏上久别家乡的归途。
反正陈宣是无所谓的,去哪儿都一样,他没有家。
高家对他来说最多只能算半个家,不是他没有归宿感,事实就是如此,整个世界而言他都只是过客。
“此去山高路远,望高兄所过之处皆为坦途,所行之地皆为晴天,保重”,门口拿到钥匙的下家由衷送上临别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