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也没在意算是是几个意思,问了一句道:“对了客官,我们店最近推出了辣味凉粉,就是加点辣椒油,这辣椒还是从北方传来的呢,口吻辛辣但很过瘾,有的人吃不惯,你要辣的吗?”
辣椒传得这么快的吗?话说源头还是自己呢,心头一乐,陈宣道:“那就来辣味的吧,多放点辣椒油,我喜欢吃辣”“好的,稍等”
当年陈宣用辣椒作为调味品,后面还在书院种植,高景明在那里读书,难免会有同窗一起吃东西的时候,一来二去就传扬开了。
而在读书人圈子传开,上行下效,民间也开始跟风,一来二去也就流传开来,这种吃的东西传播得极快,才七年时间,辣椒到处都在种植,如今已经不需要陈宣自己去种植了,随时都能买到。
他这也算是为此间的饮食文化做出贡献了吧。
很快一大碗凉粉上来,白白的粉,红红的辣椒油,绿色的葱,再加上店家的秘制酱料,拌好一口下去相当过瘾。
“怎么样,味道还可以吧?”妇人略带期待的问。
竖起大拇指,陈宣吃得不亦乐乎,抽空道了句好吃,然后妇人这才心满意足的继续忙活去了。
此时凉粉店门口来了个人,声音带怯问:“吴大娘,你这里需要木炭吗?”
陈宣抽空抬头看了一眼,是个十三四岁的女孩,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服,偏瘦,一看就常年风吹日晒,小麦色的皮肤,偏黄的头发略微凌乱,用一根褪色的头绳随意扎着。
她一米五几的身高,瓜子脸,眼睛大大的很明亮,但眼神带怯,骨相生得不错,可生活原因自然是谈不上有让人亮眼的地方。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站在凉粉店门口,她背着一个大背篓,背篓里面装着小山一样的木炭,压得他直不起腰,额头见汗,依然目光坚定咬牙坚持。
一眼过后陈宣继续低头嗦粉。
凉粉店老板看着门口的女孩眼中闪过一丝同情,但却无奈摇摇头笑道:“是柔甲呀,你去别家问问吧,我这里暂时不需要,而且冬天早就过去了,需要木炭的人不多,下次你还是打柴来卖吧,到时直接给我送来”
“好的吴大娘,打扰了,我去别处问问,把这些木炭卖完我下次打柴卖”,女孩笑了笑吃力的背着木炭慢慢离去。
柔甲?是小草的‘雅称’呢,估计是钱请人取的名字吧,普通人家可没这起名的水平,倒是贴切,她的人生不正好像小草一样,不起眼,但坚韧顽强的活着。
世上这样的人太多,陈宣嗦粉并未放在心上。
吴大娘看着女孩离去的背影,不禁感慨道:“多好的孩子啊,奈何麻绳专挑细处断,爹娘病死了,相依为命的爷爷采药摔断了腰,为了治爷爷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全靠她一个人撑起,才十四岁,苦命哦,我也是真帮不了多少啊,一背篓木炭七八十斤,估计天还没亮就走几十里路来买,可这时节除非大户人家谁需要木炭呐”
底层人民大多都富有同情心,可自己都过得不如意,哪儿能帮那么多?
嗦粉的陈宣大概明白吴大娘的小心思,这番感慨是说给自己听的,她帮不了别人,以这样的方式述说出来,或许自己听进去了,就顺便给人家木炭买了呢,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帮助吧,成与不成都尽力了。
微微抬头看了一眼费力离去挨家推销木炭的女孩,陈宣低头继续嗦粉。
没一会儿百十米外传来了吵闹之声,陈宣听了一耳朵,是那女孩的木炭买给了一家茶馆,茶馆这种地方很多人都喜欢用木炭煮茶,这个季节买木炭也正常。
只是那茶馆不讲究,说好的三十个铜板却只给二十五个,以为女孩不识数,女孩带着哭腔的据理力争,茶馆方就是不给,一副吃定对方的样子,不耐烦了甚至想打人,欺负人家小女孩拿他们没办法。
“造孽哦”,吴大娘看到无奈叹息。
一碗凉粉下肚,陈宣吃得舒坦,结账后把伞夹在咯吱窝优哉游哉离去。
那边的争吵愈演愈烈,叫柔甲的女孩都跪下来求了,茶馆的人觉得她影响了声誉,甚至还反过来扬言让她赔钱。
妈的垃圾。
不待陈宣靠近,就有一青年站出来皱眉问:“店家何故欺负人家小女孩,我之前看得明白,说好的三十个铜板,却只给二十五个,还有王法吗?”
站出出来帮女孩出头的青年身边还跟着个随从,看茶馆之人目露冷色。
既然有人站出来出头,陈宣也就不多管闲事了,对方应该能给叫柔甲的女孩讨回公道,一看就不是平民百姓。
再多看一眼出头之人,陈宣心头哑然,居然是个熟人呢,时隔多年也不知道对方还记不记得自己,想来是记得的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