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子,真是没想到,村民们这么信任你,就连在外面打工的,也想回来跟着你干。你可不能辜负村里大伙对你的期望啊!一定要带着大伙脱贫致富!”张招娣叮嘱张冬说。
虽然村里有一部分人跟他们姐弟俩的关系不怎么好。
但张招娣心善,最见不得熟悉的人吃苦,所以会这么说。
张冬点点头:“姐,你放心吧!不过眼下那些在外打工的人,暂时我还不能录用他们。至少他们在外面还有一份工作,我还是优先从呆在村里的人录用吧!”
舍近而求远,很容易引起村民们的不满。
那些留在村里的村民没活干,张冬不录用他们,反而把外地打工的人叫回来,这样做实在没道理。
更何况,在外面打工,也不是说回来就能回来的,其中还涉及到工资结算的问题。
即便对方想要尽快来张冬这里报道,可他们所在的工厂或者工地却不一定肯放人!
经过跟张招娣一番商议后,张冬最终选出来了十个村里人,其中大多都是四十岁左右的,还有两个三十出头的,正是上次张冬在村里遇到的那俩。
其实如果有可能,张冬还是更期望招募那些三十左右的青年,青年人体力好,而且未来可以在自己这里干更长的时间。
就拿大棚之前招聘一个年纪较大的工人来说,当时张冬觉得他家家境不好,就招聘了他。
可没想到,对方才干了一段时间,就声称干不了大棚里的重活,想要干轻松一点的活。
吴老大把这事跟张冬汇报了一番,征得张冬同意后,才给对方安排了轻松一点的工作。
可即便如此,那人也没干太久,就因为体力不支,最终还是辞职了。
由此可见,大棚里的工作也是需要年轻力壮的人来干的。
张冬可以照顾村里人,但那必须得建立在对方能完成正常工作的基础上。
后来分大尾鸭的时候,张冬就特意给那人多分了几只,算是照顾他了。
确认要招募的人员后,张冬也懒得挨家挨户通知,干脆又去了村委会一趟,让王大川把录用的人员名单念了下,并且让听到消息的人到村委会来报道。
不到十分钟,村委会的大院里就来了十个壮劳力,年纪最大的也不超过四十五岁,都是处于体力巅峰状态。
张冬看着面前的十个人,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
“各位,接下来我要建一个新的大棚,到时候你们就负责在里面干活,有没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
众人齐声大喊:“有信心!”
张冬满意的点点头,随后让王大川拿出来劳动合同,让这些人先把合同签了。
张冬招人,可不像其他村子的小作坊,什么合同都没有,只是让工人来上班,然后每月发工资。
张冬和每个工人都签署了合同,而且还给他们每人买了一份商业保险。
工人们得知张冬居然出钱给他们买保险,一个个都很受感动,干活也比以往更加卖力。
签署完合同,张冬就让这些人先回去了。
接下来他还得找建筑队长王有材,让对方帮忙尽快建起来新大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