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曹平安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也扛不住萧塬的询问,再加上他也没有要骗萧塬的意思,所以最终萧塬和唐越还是知道了原因。
原本萧塬以为是他有口疾的原因,所以不想去学堂,结果听到是因为学堂全是孩子,他才不好意思去之后,顿时就有些哭笑不得。
事实上这种事萧塬早就知道,学堂的夫子和萧塬说过,村子里的人送去学堂的都是家中的幼子,而且只有男孩,稍微大一点的都是在家中帮忙务农,哪怕学堂免费,也不会全部送去学习。
甚至萧塬亲自和庄户们说起这件事,都被庄户们反驳的哑口无言。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改变自己的阶层,从而实现人生的逆转。
可是庄户却询问萧塬,他们的孩子,去学习就能当大官么?甚至不用当大官,只要能当官就成。
这一点萧塬自然不敢保证,因为不是去学了就可以的,你还得学得好,看看翰林院的那些学子,真正能做官的,其实并不多。
哪怕是他们,也需要通过科举来证明自己,就更不用这些普通百姓的孩子了。
学到了知识,只能说你拥有了改变命运的门票!不学的话,你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点,庄户们自然知道,甚至想的比萧塬更长远。
他们的孩子学习了知识,真的就能竞争过别人么?不行的,不是孩子不行,而是他们不行,他们不能给孩子提供所需要的东西。
所以与其让孩子一心一意的扑在学习上,不如现在就跟在掌柜、大匠身后学习,至少能学到吃饭的本事,等他们吃穿不愁了之后,再让孩子的孩子去学习,到时候他们就有了最起码的基础,至少不会因为学不好就没了饭吃,没了衣穿。
知道了庄户们的想法之后,萧塬这才恍然大悟。
兴安庄的情况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因为自己的原因,他给庄户们提供了别的选择,至少读书不是唯一的选择。
甚至学习一门手艺,在庄户们看来,比读书更重要,因为首先你的保证不饿肚子了,才能去读书。
所以他们的想法,就是让这一代人富裕起来,保证不会饿肚子,再让下一代人去读书。
萧塬搞清楚他们的想法之后,就再也没有劝过他们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于生活的规划,他不能替别人做决定。
而且庄户们说的没错,吃饭才是最大的问题。
他要做的,就是带领庄户们富裕起来,他们有了吃穿之后,自然会去学习,会去读书。
家中的那些掌柜、大匠、管事们,可从来没有说不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的,他们现在有了钱财,自然可以请先生教导自家后辈。
萧塬也询问了一下家中的管事,以火窑的耿管事为例,他原本只是个铁匠,但是自从跟了萧塬之后,身份、地位一路上涨,现在也已经是家中重要的管事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