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朱元璋继续说下去。
人【小说中转群一】之中便立刻有人出声:“陛下!粮仓粮食不够,我等都明白!草民等别无所求,只求陛下派上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来负责救济粮的运送和分配!”
“挨饿咱们不怕,只求陛下怜悯咱们!”
“.......”
这个年代的百姓虽然大多愚昧未开化,但其中也有思路清晰的人,知道这个情况下朝廷能做的也就是开仓放粮,所以趁着这个能够亲自面见朱元璋的机会,提出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历朝历代,因饥荒而开仓放粮,但最后落到百姓嘴里的能有多少?
那些当官的可都是黑了心的。
他们才不在乎百姓生灵涂炭!专发国难财!
所以。
百姓最迫切的需求是。
将粮仓里的粮食落实到灾民的手里!
只要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天下能少死大半的人!
想到这一点的。
的确算得上是聪明。
不过。
这一次他的思路却是完全错了。
朱元璋所说的解决灾荒问题,可不是那老掉牙的什么“拨款、赈灾、开仓、放粮“。
而是彻彻底底地解决!
不是让天下少死几个人,而是!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哈哈哈哈哈!”
“你们的意思,咱都明白!”
“不过.......这一次,咱可不是要开仓放粮,用粮仓里那一点粮食,匀给天下百姓!”
“咱这一次,要彻底解决饥荒,半个月之内,咱保证让每一个人吃上饱饭!一个月之内,大明永无饥荒!!”
朱元璋说完,目光坚定地看着跪成一片的百姓,逡巡了起来,眼神自豪得意。
虽然现在还没有看过朱越所说的“土豆”、“玉米”、“高产小麦”等神物,但朱元璋知道朱越不是冒进的人,更是十分相信朱越,所以直接在百姓面前夸口起来。
朱元璋这话。
他身后的朝臣们都听过。
现在正是要前去探究验证的时候,所以自然已经不会惊讶了。
朱标、徐达、汤和等人当然是信任朱越的,和朱元璋一样,对此没有丝毫怀疑。
至于淮西勋贵那伙人。
他们垂头丧气地相互对视着,不甘心地撇着嘴。
即便朱越在朝堂之上信誓旦旦,但他们心里依旧不愿意相信,朱越的话太恐怖了.......
所以他们都是半信半疑地期待着,期待着朱越的东西出问题。
此时再说午门前的百姓。
当朱元璋的话一出,他们脸上先是露出一阵不解和迷惑.......
而当真正反应过来朱元璋说了什么的时候。
肃静!
在顷刻之间。
整个午门之外的嘈杂之声。
完全消失!!
东方的太阳正冉冉升起,光线照在了每一个百姓呆愣、不敢置信的脸颊上.......
刚才还在下跪磕头、仰天哭嚎、声嘶力竭的百姓们,此时仿佛被定住了一样,眼睛死死地盯着朱元璋.......
面前的场景,仿佛变成了一个静止的画面!
也只有晨光的光束里微微荡漾的灰尘,能让人察觉到时间的流逝!
良久。
人【小说中转群一】之中终于有人出声发问。
“陛.......陛下.......您是说.......大明日后永无饥荒!?不是草民听错了!?”
一个声音,打破了这宛如静止画面一般的场景,让百姓重新骚动起来。
怕自己听错了!
这是每一个百姓心里盘旋的想法。
从古至今,什么时候能够做到永无饥荒!?从没见过!
然而,朱元璋却是立刻点了点头。
朝着万民伸出了自己的双手,激动地嘶吼了三声。
“你们没有听错!咱要让大明永无饥荒!!”
“你们没有听错!咱要让大明永无饥荒!!”
“你们没有听错!咱要让大明永无饥荒!!”
朱元璋知道,这句话,就像是梦一样,美好,但似乎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他不厌其烦地对所有百姓说了三遍!
这时候,百姓这才相信,自己没有听错!
陛下说。
他能让大明,永无饥荒!
然而,光说不算!即便是朱元璋亲口说说出来的,他们也是不敢想象的。
“不知.......陛下有何神妙手段?”
其实,没人敢立刻相信,当然,百姓也不敢立刻反驳朱元璋的话,所以只能试探着问道。
朱元璋看着了一眼朱越。
看到他还是那副云淡风轻、如玉空明的样子,心下再次大定。
“其实,这一切都是先生的功劳!”
“先生虽为医者,然心系天下百姓。”
“多年来,一直在思索,该如何解决饥荒的问题。”
“所幸,月前,先生已经成功培育出三物,以赠万民!”
“其一,名为高产土豆,乃是一种薯类粮食,种于地下,成熟之时,可以食其根茎,饱腹感极强。经过先生的培育,已经可以做到不挑地,盐碱地亦可以种植,且种植至成熟的时间极短,半月便可以成熟,∞非盐碱地,亩产甚至可达三十石!!!”
“其二,名为高产玉米,为先生远渡红海,从大食国取来进行改良培育出来的,亩产可达十五石,一个月便可成熟!”
“其三,为高产小麦,比之普通小麦,不需要经过霜冻,两月一熟,亩产,十五石!”
“有此三物,大明无忧!!”
朱元璋直接将这三种粮食作物的详细情况,逐一向所有百姓解释。
朱越胸有成竹,他当然也完全相信。
听到朱元璋如此郑重其事地向所有人宣布“土豆”、“玉米”、“小麦”的存在,一些人直接就相信了,立刻跪地,山呼起来。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多谢先生,以此祥瑞之物,救我万民于∞火之中!多谢先生!多谢先生!”
“先生便是我大明的神明!进可护我大明山河无恙,退可保我大明百姓无忧!多谢先生!”
“.......”
这个年代,百姓多愚昧不开明,而皇帝的话本来就拥有一言九鼎的力量,再加上,他们听说这三样东西是朱越培育出来的,有着两个人的威信在这里,不少人立刻就信了。
当然,也有人目光灼灼地看着朱越。
“请问先生.......当真.......当真有如此祥瑞!?”
朱元璋虽然说得有鼻子有眼,但毕竟这些东西太过超前了,就算是放在二十一世纪都令人不敢置信,更何况在这个最高亩产也就四石的明朝时期?
被人怀疑就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经过漠北一战,百姓现在对朱越有一种莫名的崇拜。
他们看着朱越的眼神极其虔诚,仿佛在说:先生,请您告诉我,当真有此三物?只要您说,我就信!
当有人问出来之后,朱元璋直接看向了朱越。
朱越和朱元璋交换了一个眼神,淡淡地点了点头,而后跨前一步,向万民拱手一礼。
“各位!陛下所言,的确为真!”
“现下,这三种粮食已经被我种在了庄子上,今日,恰逢土豆和玉米成熟的时间!”
“至于高产小麦,虽然成熟得稍微慢一些,但已经能够看到麦穗了!”
“这些听起来的确匪夷所思,但请大家相信我,这都是真的,现在,陛下正是要和我一起前往观看,既然大家心中有疑惑,便也可跟随陛下銮驾后,一起前往,观看此三物!”
朱越声音严肃,不急不缓地道,说完,目光凝重地扫视了一眼面前的百姓........
文
学',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