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也是有恃无恐,所以说话越来越不客气,这就是个循环了。】
魏徵:“……”
所以自己在李世民手下之后居然是这么放肆的吗?这种日子……
还有点期待来着。
他看了一眼前面的李建成。
太子固然不错,天幕上对他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肯定,但是比起李世民来说,他还是差了许多。
一旦有了更好的选择,那之前的就不是那么的需要了。
魏徵承认,自己的心已经飞到李世民那边去了。
尤其是现在天幕说了,李世民能够容忍自己那犀利甚至是刻薄的劝谏……
魏徵就更加想要过去了!
李建成低声道:“魏徵,看来你还是更适合李世民那边啊……”
“殿下,臣……”
【不过魏徵也并不是说有了新君忘了旧人的,
在武德九年冬,李世民下诏追赠李建成、李元吉王爵及谥号,重新安葬二人。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的李建成旧臣都要避嫌一下的,不然的话让新君忌惮就不好了。
但是下葬当日,作为李建成东宫旧僚的魏徵、王珪并未躲避,反而上表请求陪送灵车到下葬地。
丝毫没有避讳。
李世民不光没有觉得这个要求很离谱,在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之后,还进一步命令原东宫和齐王府的旧僚属都去送葬。
不得不说,李世民在做人这块那是相当可以的,也难怪那些曾经的隐太子旧臣在成为李世民的臣子之后,都死心塌地的。
给我我也死心塌地。】
【当然,也不是说李二陛下就真的这么完美了。
他更像是个脾气好的普通人。
哪怕是对魏徵再容忍,他也有生气的时候,比如我刚说的,他生气了也想要了魏徵的命。
不过李二陛下是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不让上头的冲动主导自己的理智,能听得进去逆耳忠言。
我想,这也是长孙皇后、魏徵等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依旧敢于进谏,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是正确的话,李世民哪怕是一时之间没办法接受,慢慢的也会改过来的。】
【甚至对于自己骂过乡巴佬的魏徵,李世民还有这样的评价: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有这样胸襟的李世民和魏徵,也算是君臣相得的典范了。
再看看那些听不进去臣子进言的皇帝们,或者是臣子说什么自己就是什么的皇帝们……
哎,皇帝和皇帝之间的差别,比人和猪之间的差别都大。】
某些位面的皇帝们:“……”
隐约觉得自己被内涵了,但是因为陈曦没有明说,如果他们现在跳出来的话,好像又很不打自招的样子。
而前面又是听了李世民生气的时候想要杀他,又是在他死后想起来推倒他的纪念碑的魏徵这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李世民的胸襟。
自己说话有多难听,魏徵终于开始反思了。
这样一个皇帝,就算是说话的时候稍微委婉一些也不是不行。
他又不是不听!
不过转念魏徵又想起来,陈曦刚刚说的房玄龄家事上李世民的问题。
嗯,有些事情还是不能婉转,这个不骂的难听点,李世民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的。
【除此之外,李世民重视法治,当然,这点是每一个脑子正常的皇帝都会坚持的一点,
一旦法治乱了,那社会离动乱就不远了。
尤其是皇亲国戚和官员大吏,在他们开始肆无忌惮作威作福之后,基本上就会爆发疯狂的农民起义,
到时候,距离这个王朝被推翻也就不远了。】
皇帝们闻言都开始思考起来,自己此前是不是对这些事情有点太过不上心了。
以往他们对皇亲国戚网开一面的事情太多了,而这些皇亲国戚欺凌的大多也都是平民百姓。
就算是最盛世的年代,也不是没有农民起义的。
现在看来……
他们做的还不够啊……
【在经济上,李世民也做到了和其他帝王不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