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非做不可(1 / 1)

('

随着书坊开始加印,王清晨也终于见识到了传说中的活字印刷术。

虽然他早有预料,但是随着一个个小字被挑拣、铺列、排版、着墨、覆纸、印刷等一连串繁琐的工艺之下。

第一版的《大朔新闻》终于到了王清晨的手上,纸香墨香依存。

这不禁让他细细打量,纸质出版物给人的感觉确实要更加舒服。

“这怎么只有一面?”王清晨不禁问道。

“大人是要印双面?”

老何不禁问道,因为以往他们印刷多是公示所用,多数都是贴在墙面等地,所以通常只印一面。

只有特殊需求的时候才印两面。

再加之王清晨要求的版面极大,所以老何想当然地认为这也是公示所用,故而只印了一面。

“印两面是有什么难度吗?”王清晨记得郑良用的雕版都是印两面,没道理活字印不了两面啊!

“大人,印两面的话也可以,只是要更为复杂一些,

一方面要等墨迹干涸,再者,印刷负面时纸张可能会变形,墨色也有可能出现浸染,

而且印双面的话,可能一天最多只能出五百张”老何好似怕王清晨生气一般,急忙解释。

“先试一下吧!”王清晨眉头微皱,这和他印象中的报纸不一样啊!

经过重新顶板之后,果然出现了老何所说的问题,即便是贡纸也避免不了,更遑论普通纸张。

还是王清晨想当然了,纯原生态的纸张出现这样的问题总是不可避免。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能让他报纸的逼格更高一点。

定价也能更高一些,同时还能掩盖一下自己产量不足的问题。

如果出现墨色不均,墨迹晕染这样的问题。

那么他的报纸岂不是出现了瑕疵,印一面也有一面的好处。

“那以后就印一面就行,我再重新做一下排版”

接过手中报纸,王清晨大笔一挥将其中一半内容划去,只保留了诗词文章,连载话本,奇闻异事这三个板块。

文章和话本自不必说,诗词王清晨选的是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至于奇闻异事,王清晨写的则是

“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短短几句话,写尽一人生平。

凭此一词一文,吸引京师热潮应该不成问题。

“就按照这个重新排版吧!”王清晨说道。

“是”

听话有时候也是为官之道。

与此同时,郑良分销渠道也搭建完毕。

这段时间,郑良按照王清晨的吩咐在南北两市分别租借了两间店铺,为的就是承接这份买卖。

而南北两市最不缺的就是混杂其中的各色孩童。

王清晨最终还是决定启用这种沿街叫卖的方式。

毕竟只有熟悉街面的人才知道谁是潜在客户,也才能将报纸分卖出去。

而卖报小郎君显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不需要支付佣金,让他们赚一份差价就足以补贴家用,

其次,这些小家伙对于街面再熟悉不过,再者也能帮扶一下家里,何乐而不为?

“这些天我已经在东西两市各找了上百个你要的人,不过只有过一段时间才能分辨其中哪些可靠”郑良说道。

“南北两市的帮派都打过招呼了?”王清晨借用的自然是征北侯府的名头。

自从上次王清晨被刺以后,白破虏便派了一队卫士回京,这些自然都是他的亲信,王清晨也信得过。

加之征北侯府和王清晨的名声都很响亮,所以用征北侯府的名头也很管用。

而且先礼后兵别人才会顾忌。

这么做不为别的,只是小郎君们的收益他还是要保证的。

如果这些小郎君的收益不能保障,那么分销就不攻自破。

好在街面上自有一套行事法则,民不与官斗,只要有官家出面保障某份产业识相的就没人会去触碰。

当然也不是没有不要命的。

这时候就各看手段,不过惨烈的往往是弱势一方。

至于哪方弱势就不好说了。

反正王清晨肯定不是弱势,现在他招惹不动的还真不多。

“都打过招呼了,用地是征北侯府的亲帖,至于他们识不识相就未可知了”王清晨这么做也是昭示一下存在感。

毕竟南北两市的市场都已经被瓜分完毕,而其他人想要入场,要么生死厮杀,要么另寻他路。

王清晨选择的自然是另寻他路,他已经明面上告诉其他人,你们的生意我不碰,我的生意你们也最好别插手。

至于解决麻烦,他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管他们,胆敢伸手必砍无疑”王清晨如今也不是手无寸铁,他的心也不是最初时那般柔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我交代你的话术这几天你便可以交给他们了,三月初十开始售卖”

这些话术无非就是震惊话术,钓鱼话术等。

比如:震惊,北戎人竟然妄图染指我国北部十城

再比如:学医所成缘何服卒?是命运的不屈还是生命的不息?

……

而这一周时间也正好他积累一些库存,要不然到时候拿不出东西来卖就尴尬了。

至于下一期《大朔日报》他已经约好稿了,讨论的正是大朔立储问题,约稿对象自然是司马广。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送他一个从龙之功,未来也好安享晚年。

这样的话题不可谓不大,即便是陛下估计也要买上几份瞧瞧。

只是这样一来自己的位置就有点尴尬了,估计会引起陛下不喜。

毕竟自己妹妹刚刚嫁给皇太孙,自己这个当哥哥的就着急推波助澜,吃相是否太过难看。

不管他有没有这个心思,在外人看来他都是这个心思。

重要的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要看你做了什么。

如果王清晨第二期《大朔新闻》披露,招惹骂声肯定是必然的。

即便如此他还是想这么做,毕竟他的话语权太小了,只有梁朝更上一步,才能拥有更多北境的话语权。

如今,梁朝只有参政之权,没有监国之权。

如果梁朝上位,便能去掉诸多变数,自己外公也就能丢掉更多枷锁,所以他非做不可。

京师的热闹一如往常,每年这个时候,京师都有诸多诗会,这个时候也是王清晨收到请柬最多的时候。

以往,为了交际,王清晨总会挑选几个,如今他却是没有这个时间了。

一方面要忙秘书省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要忙着《大朔新闻》的出版。

所以即便是府内诸人外出踏青,他也没有太多时间。

而远在歧州的景阳也终于在三月初随着京韬营大部返回。

至于京韬营,还余一部在歧州做最后的肃清工作,顺便保护歧州银矿的安全。

毕竟这么大一盘肉,难免有些猫儿闻到血腥。

而景阳人虽然回来了,但是魂却好像丢在了歧州,整个人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阳光,反而有些阴郁,或者抑郁。

王清晨、孔卓和梁朝作为相处了这么久的兄弟,自然第一时间看出了不对,但却问不出什么。

他们也明白有些坎只能自己过,不过景阳似乎过得格外艰难。

“要我说还是将你调到北境,打一仗什么都好了”

经历过那一仗之后,梁朝远比想象中成熟,甚至连他自己都没发觉,只是还是不太稳重,情绪化总是难免。

“殿下,你和不凡兄成亲之时军务繁忙难以脱身,现在敬你们一杯吧!祝贺”

景阳看似稳重许多,但是三人都能感受到其内心的沉重。

“饮胜”梁朝和孔卓对视一眼,皆举杯对饮。

四人久违地重聚却是并未携带任何家眷。

几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胡侃。

聊王清晨的英勇战绩;聊景阳那两场战斗的惊险和惨烈;聊大朔和北戎刺激的谈判场面……

不时怀念,不时重温,不时回顾。

曾经少年还是少年,但快乐却并不再快乐。

四人的重聚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激动,反而是更加平静,更加沉稳,不过却更加醇厚。

如今四人都已成家,都有各自的生活需要奔波。

“哈哈哈,小五你的诗才是越来越好了,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你怎的总有这般诗才?”

梁朝羡慕,在书院还没感觉这么深刻,年纪越长便越觉恐怖。

不过三人并不是在各自府上喝酒,而是在有容小筑小聚,所以也并没有真的醉倒,在家和在外还是有区别的。

“其实我真是文曲星下凡”王清晨煞有其事。

“切”三人不如饮酒,只当他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不信拉倒”王清晨无奈。

越是真话越没人信。

三月初十

一大清早,诸位臣工还未上值的时候,天津桥头便有四处叫卖的《大朔新闻》。

也难为这些孩子,顶着晨曦起床,而吃苦有时却是最不值得歌颂的品格。

“震惊,北戎狼子野心现,边疆寸土不能让”

“最最凄美爱情故事,结局究竟如何?”

“四海梨园唱词竟是这般?”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大朔新闻》的第一批观众自然是朝中诸位臣工最为合适,这些人既不缺钱,也不缺闲,缺的就是个乐子。

天津桥头或步行或乘坐马车的诸位官员听到这样的叫卖声无不循声看去。

“小童,你所唱歌谣是何人所做?”

“回大人的话,此乃天下第一才子王溪言大人所做”

“可有全篇?”

“自然有,十文钱一篇,谢谢惠顾”

小家伙只当开张,从崭新的《大朔新闻》挎包中另取出一份崭新的报纸。

至于手中叫卖的却是有些发皱,是不能发给客人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我没说买啊!’

那官员有些愣神,不过那小童眼巴巴看着,一旁也有相熟同僚看着,他却不好回拒。

只是这个月的零花钱却又少了十文。

“多谢”钱货两清,那小童便高兴的继续叫卖。

“陈兄,所买何物?我等可否一观?”

“好诗好文啊!我也来一份”回过神来,那官员也大方出手。

不多时天津桥头便聚集了诸多询问购买的官员。

这一日,直到宫中晨钟几遍敲响,应卯的人才讪讪来迟,迟到者不计其数。

而《大朔新闻》也在这一刻卖往了京师各处,南北两市早早的便有数百个孩童前往自己的售卖点。

这一日,消息有了载体,不再是空穴来风。

这一日,王清晨的消息渠道也开始构建,而这些孩童便是构建消息渠道的一个个节点。

而一个有价值的消息有时候甚至会价值千金。

同时,一明一暗,两套系统正式运行。

这些孩童不仅是消息的出卖方更是消息的回购方。

现在他们能接触到的消息有限,但是未来的潜力谁又知道呢!

而京师官场今天几乎被《大朔新闻》的热度所笼罩。

火的不仅是《大朔新闻》,同时一起火爆的还包括王清晨的“破阵子”还有司马广的寸土不让四字。

一个小小的震撼成为了所有官员争相议论的热点。

甚至景佑帝也对《大朔新闻》再三品读。

“这是秘书省出的?”

“回陛下,确切的说应该是秘书丞王大人主办,据说今天在京师卖的非常好”

海公公没有说今天天津桥的状况,如果加一句不少官员争相购买,起到的效果可能就截然不同了。

“我记得这话本不是早就出过吗?怎么又重温旧饭了”

“这奴才倒是知道一二,京师不久前开办了一家四海梨园,听说唱的就是这个剧目,据说日日爆满,赚的是盆满钵满”

海公公目前执掌着听子,所以对京师的变化自然熟悉。

“那掌柜?”

“陛下英明,那掌柜正是帮小王大人出书的同乡,所行小王大人应该也有入股”海公公并没有隐瞒。

而且朝廷虽对官员行商有所规定,但是真正较却并没有,毕竟推到亲族身上也屡见不鲜。

况且这种官员的小辫子一抓一个准,也真没有较真的必要,有需要的时候,认真一下就完事。

所以景佑帝也并没有嗔怪。

喜欢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

最新小说: 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 弓兵小开不算开,大开算你倒霉! 穿越修仙之唯我独尊 白九 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 我才作死一次,就奖励混沌体? 道本归兮 李氏仙族,从灭门到飞升 九君炼气诀 我家祖师居然只是炼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