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经过第一场力量、第二场射箭比试后,真正有两下子的基本都选出来了。
别说,这武举比试的确有效。
冷兵器时代,无非是骑射与力量。
上马能冲锋,下马能砍杀。
弓箭手负责远程,刀斧手负责近身。
大将贯阵,小兵跟随。
两军相遇勇者胜,这勇者多指军中的大将。
大将膂力过人则能横扫千军,谁也挡不住啊~
穿上密不透风的重铠,根本无需提防那些没什么力道的弓箭、砍劈。
只有大将才能互相破防。
所以,在冷兵器时代,大将就像热兵器时代的坦克一样,小兵跟随在后,无比安全。
大将一死,军心就会大乱。
那种崩溃绝对是致命的。
所以,武举选帅,其次选将。
帅才还需文试韬略,选将则需过这三关即可。
也有将才能通韬略的,这在以后的对战中累积军功不断得到升迁。
古代的军功可是按敌人的人头来算的。
包括一些战略性的战役胜利什么的,那是总体功勋。
因此,大将出征,身后亲兵队主要负责收取人头。
有时间就把耳朵割一只下来放在功勋袋中。
有些大将在对战时杀的兴起,就脱了铠甲,自己去割敌军的脑袋。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对方大将被自己斩杀之后,小兵溃败,大将在后猛追。
有些猛将得胜回来时,马背上会挂满敌人的人头。
所以,跟随有本事的大将,小兵们可是既安全又有钱途。
第一场举大石这是最基本的,有没有实力一点都无法讨巧。
第二场射箭也是如此。
第三场军械就有很多讲究了。
首先,十八般武器之间有互相克制的,比如长克短什么的。
有些举子专门练破刀拐子枪的,也有些练大锤破盾的,也有专门练暗器的……
反正五花八门,最具不可测性的比试就是这军械了。
很多举子就指望在第三场比赛中露一把脸。
“巴音摩智,放马过来~”
“你牛爷爷不服气~”
牛皋没能举起千斤巨石,早憋了一肚子气了。
前天晚上吃坏了肚子,拉稀穿了。
第二天真气泄了两成,楞是差点没举起来。
狠狠的被吐蕃和尚巴音摩智嘲笑了一顿。
不吭声,没举起来就是没举起来,牛皋就是这样,虽然平时举千斤没问题,可这能跟谁去诉苦呢?
第二场射箭时终于跟巴音摩智打了个平手。
千斤巨弓射五百步,牛皋强忍住肚子里的不舒服,三箭全部中靶。
第三场军械比试,牛皋第一个跳起来吼巴音。
巴音怕谁啊,他也是谁都不怕的主。
手里拿着一对金钹,直径三米,熟铜制作,边缘锐利,重三百斤。
可当盾,可当刃,可远攻,可近战。
十分怪异的武器。
牛皋一对铁锏,长三米,粗二十公分。
牛皋骑着一匹高大的青骢马,昨天刚去封都马市买的。
岳飞挑了一匹白龙马,韩世忠挑了一匹枣红马。
数千举子过了两场比试的也就三百人。
第三场军械比试分成十个场地举行。
按照姓名随机配对。
过关的举子都知道这一场只是走过场,若是没机会进前三,真没必要露了自己的家底。
很多杀手锏若是暴露了,被别人知道了,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当然也有举子想显摆的。
大家最想看的就是第一梯队的那几个人,看看今日谁能当上扫北大元帅。
若是不愿意随机,可以自动配对。
但要双方都愿意才行。
巴音与牛皋当然要较这口劲了。
两人骑马,巴音的铜钹边缘被布裹了起来。
以防伤到人。
比试是有限制的,不能出现重大伤亡。
这是规矩。
点到即止。
牛皋率先勒马冲了过来。
双锏飞舞,盘头盖脸,甚有气势。
巴音双钹忽然飞出去一只,绕到牛皋背后。
牛皋无奈,只好来一招苏秦背剑。
挡住身后的飞攻。
前面一锏狠狠的怒砸巴音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