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太孙殿下找你办何事?”杨荣也是觉得奇怪,他可是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这朝堂之上的事,他可是清楚的很,对于皇家,他同样是小心的很,这事,必须得问清楚,要不然,那天惹出什么大祸来都不知道。
“事,殿下并未告知,但看得出,殿下是想结识李家庄的人,是何人,孩儿不知。”杨让回答道。
“李家庄!就是前些时日搞得应天府衙查不到凶手,被迫贴出榜文来寻线索的李家庄?”看到儿子点头,杨荣也是又问道“这买下李家庄的是些什么人,你可知晓?”
“殿下说,是年前在西城门和官兵大打出手的那帮人。”
这事,杨荣是知道的,这么大的事,就没人不知道,唯一奇怪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事,就不了了之了,对这种藐视皇权的行为,视同谋反,可皇家还真是对这事只字未提,现在来看,朱瞻基是想把人给招揽下来,毕竟这事虽然没有下文,但传的还是挺厉害的,十个人打五百人,这京里说书的都已经编成故事在讲了。
“此事,不得外传,明日你随殿下去便是,切记不得多言,回来后,在把你所观,讲与为父听听,你先下去吧。”杨荣说着又拿起了手里的书看了起来。
“是,爹爹。”
第二天,朱瞻基准备了一些礼物,带着两名侍卫便去了北城门,这里杨让和薛诜已经等在了这里,他们今天是去上门答谢的。
对于这三人今天又跑来,还拿着很多礼物,赵奕也是没拒绝,还很客气的把人请到了前院的客厅,一坐下,薛诜便开口说道“多谢赵兄昨日施以援手,今日特备薄礼以答谢。”
“昨天我就已经说过了,这是小事,你们不必这样,既然你们今天过来,就留下吃顿便饭吧,赵某来京时日不多,往后若有难处,也需各位援手。”
“赵兄客气了,如赵兄真有难处,能帮的我等定不推辞。”朱瞻基接着话头说道。
客气了一番后,杨让问道“赵兄来京,为何选这农庄?前些时日,这里可是”
“没有办法啊,城里的宅院稍大点的根本就买不到,也只能在此栖身了,其实,这里也不错,至少地方很大,要加建些什么也容易,再说,我等侍农也是一把好手,这里也正好。”
“哦,没想到赵兄还有这等本事,这农务可不像赵兄该干的呀,毕竟这农务可不轻松。”朱瞻基谈笑着说道。
赵奕也是点了点头,这话的确是没有错,这个时代的农业虽然已经比前朝好了很多,但也完全没法和后世比,这里的一亩地的产出是很少的,打个比方,一亩上好的麦田,产出也就两百多斤,而一家四口最多也就能保证精耕细作八亩地左右,多了,产量就很难保证了,像这里,十五户就要耕作三百亩,一家二十亩地,就算是累断腰都还不能保证产量,要不怎么说务农不轻松呢。
赵奕说道“我呢也就最多是指导下这里的庄户们该如何务农,如何提高产出而已,真要是让我来,恐怕还做不下来。”
这个话题可是一下让朱瞻基来了兴趣,毕竟一国之本在于农业,他可是迟早要上位的人,对这可是真是很上心的,也是又问道“赵兄真可提升田亩产出?”
“这肯定可以的,只需依照好的耕作方法,即便其他任何地方不做修改,增加两到三成产出并不是什么难事。”赵奕说完,看到朱瞻基那激动的样子,也是又问道“黄老弟,你不会告诉我你们家也有很多土地吧?”
这话,搞的正在喝茶的杨让差点没呛着,要说谁家地多,除了他老朱家,还有谁。
朱瞻基也是有些激动的说道“赵兄说的没错,我家田地有的是,就差赵兄你这农务的技巧了。不知,该如何做。”
这话,赵奕还真不敢回答,毕竟全是现代词汇,根本没法解释清楚,就拿为什么要松土来说,就是为了促进根系生长和微生物的分解,以增加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这话说了也没人懂,所以赵奕只说“等到春耕时,你到时一看便知。”
没要到答案,朱瞻基还是有点不死心,又问道“赵兄,就不能此时简短的说说?”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灵仙诀》,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