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哀帝那色中饿鬼的性子,凡是进了宫门的,哪里还有清白可言。再说,那黄口小儿贪心之极,弄不好将所有美人都留下也是有可能的。
送个不值钱的庶女入宫就当是安插个眼线了,人家辛辛苦苦培养的嫡女,就等着拿来联姻了,好嘛!被给个没权力的傀儡皇帝惦记上了。
因此,家中有女的官员那是千不甘万不愿,恨不得哀帝找到“真爱”,立马打消念头。
他才登基三年有余,后宫里的女人就比他爹、他爷爷加起来还要了,又见个,爱个,从来不长久,就是平日里口里花花,只知道阿谀的小人,也不愿意把□□好了、只等为家族效死的闺女白白浪费在他身上。
哀帝皇位不稳,朝堂上是党派林立,话语权,没有他想象得大。待群臣反对,他就没辙了。
每日里他是龙颜大怒,坐卧俱是哀叹不已。
得得得,他毕竟是皇帝,大家手上的公文还要他盖章签字,大臣们也不能彻底驳了他的面子。故此,就将广选秀女,变成了广选宫女。
自然是给哀帝身边的大太监钱贵塞了不少钱的,那老小子人如其名,最是贪得无厌,好在办事牢靠,转眼就向哀帝进了谗言,力荐宫女的好处。
宫女好啊!
出身低,就是弄死了也不用担心会有人给她们出头。兼放得开,比大家闺秀妖娆妩媚得。且宫女来源广,比官家女儿人数上得,出极品美人的概率高。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直说得哀帝动了心,双眼直冒色光。
各方妥协之下,也就有了那道采选宫女的旨意,共五万人,是以颜色上佳作为首要要求,非美人不要。
待圣旨发下,各乡各县纷纷行动起来,家里有漂亮女儿的人家就遭了秧,恸哭者无数,皆道是天子昏庸、小人作祟的缘故。
要说,泉州这三个世家与此事没有干系,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们钉子埋得深,又只是起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倒是没有引起方势力的关注。
李氏族做皇位已久,若是有能力也罢,偏偏接连几代俱是昏庸无能之辈,爱木工,爱诗画,爱美人,就是没人爱江山。
这叫天下诸侯王与世家如何肯服气?既然你们李氏不稀罕,那么就不要怪我们伸手了。
待泉州皇甫府的封密信送到京都的某人手上,几日后,又是场大风浪起来,不知道坏了少人布下的棋局。
原是御史于朝会上弹劾皇商王氏、薛氏、蔡氏......连十几家,俱是内外勾结,以次充好,虚报物价,致使国库巨额的亏损,却又无法提供给今上上好的贡品。
御史大人以头抢地,当殿嚎啕,自述臣子无能,致使君王被小人蒙蔽,衣食俱是被人挑拣剩下的,没有真正上好之物。
“不需个铜板的鸡蛋,内宫五两个啊!臣万死!!!”
御史大人的席话真真是字字如杜鹃泣血,忠心得闻者落泪。
不管别人信了没,反正,哀帝是信了。
有个老小子指着他鼻子说他,吃人家吃剩的,穿人家不要的。就差指着他鼻子骂他是傻逼了,被内外勾结的官员、太监、皇商骗得团团转。能忍吗?不能忍!!!
天子怒,伏尸千里。哀帝虽然没有这样堪比地震的威能吧!但他要将皇商、采购的官员太监抓起来,还是没有人反对的。抄家、问斩、流放......仅仅几日,菜市口的泥土都被血浸染透了。打那些皇商家里,是缴获了大量的金银,似是刚好证实了他们的罪名。
哀帝喜滋滋地扒拉了许金银财宝到自己的内库里,有钱了,自然是赏美人的赏美人,赐近臣的赐近臣,好不得意快活。
分卷阅读13
欲望文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