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臣们争执不下的时候,就需要他来做主了。也就这个时候,他说话最顶用了。
忠心的大臣们苦口婆心地历数了买官卖官的不良后果,希望皇帝能记得祖宗家法,不要乱了朝纲。自然,这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哀帝不爱听这些话。且忠心于哀帝的臣子大是老辈的人物,口吻里少带着些倚老卖老的意思,语气也强硬,不得哀帝喜欢。
而另边赞成者们说话就动听了。他们先是在哀帝的角度,为国库和内库的耗费担忧,赢得了哀帝的好感,再大声赞扬哀帝的英明决策,利于政治清明和充盈库房,不要钱的好话是箩筐箩筐地往哀帝身上倒,直说得他心花怒放,高兴无比。
其实,这结局从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以楚柯为首的老臣们忘了,从开始提出这荒唐政策的,就是哀帝本人。当个皇帝牟起劲来往死路上奔的时候,又哪里是臣子阻止得了的?君臣之别,大于天。
圣旨还是被盖上了玉玺,下发到天下各地。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新鲜事,皇帝老儿居然公开售卖官职,以充盈他的私库。
天下轰然。
当官职可以公然用金银购买,不需要再偷偷摸摸地贿赂官员,那么寒窗十年,苦读辛劳,又有什么意义?读书人不敢相信这居然是真的,天子竟然昏庸至此,无数的有识之士聚集在起,到府衙讨说法、写文章讽刺当今、酩酊大醉大骂朝堂......他们所有的努力与坚持都失去了意义。
为什么不能疯狂?
但他们的反抗是那么的无力。最是无用是书生。在锋利的铡刀面前,傲骨者终只留下了他的傲骨,用死亡捍卫了他们的理念。于天下大势而言,无点改变。
而读书不成却有钱的人家却是极为高兴的,大赞当今英明,随即就拿着钱,四下活动,当真买到了梦寐以求的官职,从此成了官宦人家,改换门庭。虽然,这价钱比哀帝公布要高上了倍有余,但能当上官,还怕捞不回本?
几乎所有的“新官”都是这样想的。他们也比前人加贪婪、狠辣,无能无德无才。
个市井混混都能靠着妻子的嫁妆买到九品的芝麻官当当,难道能期待他爱民如子吗?
天下怨声四起,可惜传不进高高在上的皇帝的耳朵里。
只那内库,很快充盈起来,美人脸上的笑容也加妩媚动人了些。
作者有话要说:加快进程啊!加快进程。但是,皇帝不能随随便便死的,他炮灰得太轻易,怎么能体现小攻的能力呢?但是阿痴好想弄死他,是因为我把他写得太蠢了吗?
另外,讨厌晋江服务器,讨厌死了。回个评论都能卡上十几回,哼哼哼!
☆、叛乱
哀帝的行为令他失去了读书人的尊敬。
有眼光的人都能看出大乱将起之势,有才能有志向的人,纷纷开始四方游学,寻找英主投靠。
对于女人来说,嫁人是第二次投胎。对于男人来说,选择英主也是第二次投胎。不同的是,女人若是嫁不好了,顶苦她个人,男人若是“嫁”不好了,是要连累全家,乃至于整个宗族的。
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很谨慎的。
各个势力为了吸纳人才,也是不遗余力,给出了许优厚的待遇(五险金什么的)。人才就分流到各个州府势力里,朝廷的科举反倒是报名者寥寥,显出了落寞衰退之态。然而,那偌大的朝堂,却没几个人看出这显眼之极的危机。
新科进士
分卷阅读44
欲望文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