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size:16px">仁寿二年的汉王叛乱平息后,隋文帝在上次颁下圣旨后便还像以前一样开始自己亲自批阅奏则,一看气的他七窍生烟,因为杨谅叛乱,调动边关兵马,突厥三部见有机可乘,大举对边关杀戮侵扰的消息感到愤怒,他多想派兵一句荡平那些畜生;另外由于战乱,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弱者沿街乞讨,卖儿卖女,强者结成帮派,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有些人还打着清君侧,为杨谅报仇的旗号攻州略府;更有甚者,一些世家大族以无主地为名勾结官府侵占原先有主的土地,逼迫一些百姓投身为奴婢,破坏了开皇时期的均田政策。而且,为了平定杨谅的叛乱,朝廷所存的钱粮消耗大半,再加上为了休养生息,文帝刚刚下旨意,对并州及关中地区免税三年,朝廷钱粮收入因此大减,但一些朝廷官员和世家大族却以战乱损失为由,增加了田租,百姓上告官府,被诬陷为杨谅同党,或关或杀。百姓状告无门,只有逃亡。因而侍候他的太监宫女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被文帝责罚,就连最得宠的陈、蔡二位夫人也在他身旁战战兢兢的。
为了解决这些王朝潜在的危机,除了杨素外,他将太子杨广、百官以及长时间没有上朝的开皇老臣:高熲、李德林、贺若弼等人一并找来商量。
“看看,你们都看看,该死的突厥人,趁着我朝内乱,突厥三部偷袭我朝边境,掳掠人口牲畜数百万,而内地中原有人皆杨谅未死为名举旗造反,百姓流离失所,一些人还借机发国难财!大肆兼并土地不算,甚至开赌局,放高利贷,收买人口做家奴家妓,竟然还有人打着杨谅未死的旗号占山为王,登基为帝,尊朕为太上皇,组织讨逆军来反抗朝廷,你们说,该怎么办?”文帝说的气愤,把桌上的奏则都朝他们丢了过去。有些奏则的力道还很重,砸在了一些大臣的头上,大臣们也不敢表露丝毫的不满。
“说话呀!你们倒是说话呀!朝廷每年话那么多的钱给你们发俸禄是让你们在这装哑巴的吗?苏威!你是百官之首,寡人未曾登基前的均田法就是你向寡人建议的,如今被破坏你就应该想想办法!”历史上,在北周晚期,那时杨坚还是北周的丞相,总领北周的军政大权,苏威看出了杨坚的野心和才能,不避抄家灭族的灾祸辅佐杨坚,为了帮杨坚争取人心,他向杨坚献出均田制的良策,对全国的土地进行了登记盘查,查出了很多的无主地加上可以开垦的荒地,规定成年男丁每人受露田60亩,种植五谷,再受永业田20亩,妇人每人受露田40亩,不给永业田,奴婢授田如同常人,永业田不须归还,露田在耕者死后归还国家。
均田制的实行使杨坚快速瓦解反对势力,并为以后登基为帝稳定人心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现在不行,一是由于王朝内讧,文帝的皇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每位皇子的倒台阴谋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一着不慎,很容易再次引起大乱,二是因为突厥入侵,中国自古出汉奸,更何况动乱时期,野心家多的是,一旦内外相勾结,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皇上,微臣深思了一下,觉得现在对于突厥,只能是稍作安抚,不能出兵,花些金银财帛,派人出使指责一下就可以了,而对内,土地兼并已经不可逆转,只能让地方官员重申法纪,不得强买土地人口。”苏威谨慎的说道。文帝听后神情不悦。
“哼!安抚安抚,突厥人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狼,以前北齐跟北周争锋的时候,给他们的金银财帛还少吗?嫁过去的公主宗室子女还少吗?你们就没有其他的办法吗?还有,那些混水摸鱼的人难道就这样放过他们了吗?”在场的人都是人精,自然知道皇帝说话的意思,苏威首先就反对。
“陛下,虽说乱世需用重典,但现在还不是时候。。。。。。”苏威看着文帝阴沉的脸,声音也越来越低。
“你们其他人有什么建议吗?”大殿里静的很压抑,高颎和贺若弼心里也知道苏威说的办法现在是最合事宜的,可由于他们是废太子的支持者,被文帝削去过权柄的人,所以即便想支持苏威,但怕引起杨坚不满,所以都低头不语。而朝廷很多的官员又与地方上那些违法乱纪的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然不会帮文帝想些什么办法,文帝又把眼光投向了太子。却很快又收了回去,而杨广也看到了父亲无助的目光,可是他也不能对他的父亲提供帮助,因为他在杨谅叛乱平息以后与父亲产生了隔阂,他知道父亲已经开始猜忌他了,他还没有登上皇帝的宝座,他的大哥还活着,随时可能翻盘,他必须潜伏,所以文帝没有问他,他也没有主动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出使突厥你们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裴矩出班奏道。
“陛下,臣裴矩举荐一人可担此大任!”
“讲!”
“臣举荐禁军中郎将长孙晟!”听到长孙晟的名字,文帝陷入了深思,长孙原本姓元,是北魏的皇族分支,长孙晟是长孙家族的佼佼者,在北周时期,文帝还没有做皇帝时就看出长孙晟的不凡之处,护送千金公主曾出使突厥时,席间突厥贵族轻视中原,百般挑衅,后在与突厥贵族打猎期间一箭双雕成就新的草原传奇。并且在送亲途中画下一路的山川河流,部落名称,为后来文帝反击突厥立下大功,但因为文帝忌惮其家族势力,防范北魏皇族复辟,故意对其打压,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出任要职。这回杨谅叛乱,他的儿子长孙行布死于平叛,所以文帝心里一直有所愧疚。在想办法弥补自己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