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196章 世纪复原卡桑火箭弹的可行性分析

第196章 世纪复原卡桑火箭弹的可行性分析(1 / 1)

('

复原卡桑火箭弹的第二个难点,是弹体材料。

虽然卡桑火箭弹的弹体材料一般是普通的钢管,

如自来水管、燃气管道常用的镀锌焊接钢管等。

但以17世纪的技术条件,还是很难生产出这种钢管的。

毕竟现代的无缝钢管基本上是用热轧、冷轧、挤压、顶管四种方法生产出来的。

其中最古老的技术是挤压法。

1836年有一位名叫汉森的人采用挤压法生产无缝钢管,

虽未成功,却是第一次有记载的尝试。

1867年英国又有一项关于挤压工艺的专利,在汉森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

埃利奥特于1882年取得了这种生产无缝钢管技术的专利。

由此可见要在17世纪实现无缝钢管生产工艺还是太难了。

毕竟那是机器化大生产才能实现的工艺,至少需要瓦特蒸汽机成熟才行。

但李国助还是可以用铸造或者锻造的方法来生产弹体,

性能上肯定是无法与现代技术生产的无缝钢管相比,

但绝对不会比康格里夫火箭和黑尔火箭的弹体质量差。

而且以硝糖炸药为推进剂,并采用现代弹体和发射架结构的火箭,

在弹道稳定性、安全性、射程方面肯定都会大大超过康格里夫火箭和黑尔火箭。

而且现代火箭尾翼的加工工艺实际上比黑尔火箭那种弯曲尾翼还要简单不少。

何况随着蒸汽机技术和炼钢技术的进步,

用挤压法生产无缝钢管的技术也未必就不能在17世纪出现。

1836年正是蒸汽机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汉森没有成功,不代表中国就不能成功。

毕竟南海边地公司现在已经提前95年搞出了类似纽科门机的廉司南机,

还能借助曲柄连杆机构使之可以提前被用于工业生产。

从纽科门机出现的1712年到瓦特蒸汽机成型的1782年,

用了70年时间,到1836年又是54年,合起来是124年。

类比之下,南海边地公司至迟应该能在18世纪40年代尝试制造无缝钢管。

但到1687年,南海边地公司就应该具备制作无缝钢管所需的机器化大生产条件了。

复原卡桑火箭弹的第三个难点,是战斗部炸药。

虽然硝糖炸药的爆速是黑火药的6倍还多,但其在安全性上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硝糖炸药对热、摩擦、撞击等外界刺激的感度相对较高,

作为战斗部炸药,在火箭运输、储存和发射过程中,

易因各种意外因素引发起爆,导致严重安全事故。

硝糖炸药稳定性欠佳,长期储存时,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

易发生分解、变质等反应,降低炸药性能,甚至可能引发危险。

不过黑火药在这方面比硝糖炸药也好不到哪去。

所以若要追求更强的毁伤效果,硝糖炸药肯定比黑火药更合适。

不过还有一种比硝糖炸药更强的炸药,

也是在李国助的知识范围内和17世纪的技术条件下有可能实现的,

那便是硝化棉炸药。

含氮量13%的硝化棉炸药爆速约为6300m/s。

作为枪炮发射药、火箭弹推进剂、火箭弹战斗部炸药,

自然都是大大强于硝糖炸药的,更是远远超过黑火药的。

但能生产出来是一回事,能不能批量生产又是另一回事。

反正哈马斯是选了硝糖炸药做火箭推进剂,而不是用硝化棉。

这不是成本原因,便是技术原因,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既然连二十一世纪的恐怖组织都没条件大规模制造和使用硝化棉炸药,

那么一个17世纪的武装海商组织又凭什么能做到呢?

反正李国助觉得前世看过的某些明末穿越小说实在是意淫的有些没边了。

同时他也认为用硝糖炸药对付建奴就已经是很抬举他们了。

说真的,建奴还配不上硝化棉炸药,他们的狗命还不值一两硝化棉炸药的成本价。

所以大概率,他还是会用硝糖炸药作为火箭弹的战斗部炸药。

只是需要在装填、储存、运输、发射等环节多费一些心思,

解决安全性和炸药性能保持方面的诸多问题。

甚至为了节省成本,李国助还可能用黑火药做战斗部炸药。

虽然杀伤力差了很多,但一枚火箭弹只要炸死炸伤5个左右的建奴也算够本了。

卡桑火箭有两种比较小的型号,适合山地作战使用:

卡桑1型全长在0.8米以下,全弹质量约5.5千克,战斗部装药约0.5千克,射程 3000~4000米。

卡桑2型全长1米,全弹质量约30千克,战斗部质量5~7千克,射程8000~米。

显然卡桑1型火箭弹适合用硝糖炸药做战斗部装药,

卡桑2型以10斤黑火药做战斗部装药,有效杀伤半径可以达到15米左右,很可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

复原卡桑火箭弹的第四个难点,是引信。

卡桑火箭弹的引信构造简单,由枪弹、弹簧和钉子组成。

但不管怎么说,那也是碰炸引信,是需要雷酸汞或叠氮化铅一类的引爆药的。

叠氮化铅就不用想了,以17世纪的技术条件,雷酸汞倒是有可能搞出来的。

但是会跟制造硝化棉炸药面临同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批量生产硝酸。

硝酸的制造工艺历史大致如下:

公元8世纪,阿拉伯炼金术士贾比尔?伊本?哈扬在干馏硝石时发现并制得硝酸。

13世纪,雷蒙通过干馏硝石和硫酸铁得到了硝酸。

15世纪,有人用智利硝石与硫酸反应制造硝酸。

17世纪,德国化学家格劳伯在曲颈瓶中将硝石和浓硫酸混合,通过收集硝石加热分解产生的蒸汽制得了硝酸,该方法被命名为“复分解式硝酸制造法”。

1905年,挪威出现了电弧法生产硝酸的工厂,是历史上最早的硝酸工业化尝试。

1913年,合成氨问世,氨氧化法生产硝酸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

而使用雷酸汞的火帽击发枪的时代范围大致是从19世纪初延续到19世纪末。

由此可见,无需工业化制造,复分解式硝酸制造法就足以满足战争对雷酸汞的大规模需求了。

解决了批量稳定制造雷酸汞的问题,不止制造碰炸引信的问题解决了,迫击炮的研发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这是李国助期待的又一大山地作战利器。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

最新小说: 无证无罪 十指有缝 修仙记昆仑问道 LOL:才16,躺平系统什么鬼 师兄弟全员诡修,我只能不做人了 凰翱九霄 凡人:授徒返还?开局先卡BUG 致命记忆 微末浮沉 阴魂不散的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