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龙坐镇前线,试验着各种宣传办法的有效性。
最初王文龙觉得最有效的办法大概是三一教的道长现场免费画符,但实际坐下来才发现,百姓最接受的居然是边疆学派学者们的宣讲。
无数百姓一边吃着热粥一边听着救荒瓜菜仙人带领福建百姓走出灾荒的故事。
瓜菜仙人带领百姓的办法分为两种:引进新作物、扩张土地。
“便如辽河湾一带的土地,虽然天寒地冻,但是土壤肥沃,那土黑黝黝的,攥在手里都能出油!”
“那地方太冷了,种小麦是种不活的,但能种马铃薯,玉米的生长时间也正好避开了寒冷季节,若是有这两种作物,辽河湾岂不是一片沃野了?”
百姓们身处饥荒之中,听着这些南方来的先生讲着那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未来,个个脸露出期望的表情。
说起来也是讽刺,以前这些文人想通过科普让百姓去扩张土地、种植新作物,没有几个百姓跟从。
但使用宗教式的方法画大饼,这些百姓却一个个迷得五迷三道。
一些边疆派文人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学入邪道,宣传内容越发夸张,直接对百姓表示海外有仙山,金银无数,不需要种地,粮食每年都会从树上掉下来。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和东大乘教宣传的米山面山也没啥区别了。
这样的虚幻梦想,却真让许多百姓跃跃欲试。
海州城,东门外。
鞋匠李小才正抱着一碗浓粥在喝。
这粥是福建运来的救灾粮,红薯干掺了陈米做成的。辽东百姓此时的主食是小麦,粗粮则是小米粥和高粱水饭。放在平时这地瓜稀饭辽东人真有些喝不习惯。
但灾荒年月,这浓稠的地瓜稀饭就是绝妙的美食了。
李小才在家里也吃不上这么稠的粥,闻着香甜的地瓜味,便狠狠灌了一碗,喝完粥后还不忘舔干净碗底。
在严寒的天气里,那粘糊糊的米浆很快在他干燥的嘴唇外结成一层嘎巴。
李小才用脏手将嘴唇外的一圈疙瘩也细细抠下来,一点不浪费的卷入口中。
一边吃稀饭,一边听着先生的宣传。
那边疆学派的儒生早已经习惯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口若悬河的道:
“那美洲富裕啊,海里头的鱼,拿个抄网一捞就是一大条,一条就有十斤,切开了,鱼腹上的油有一指头那么厚,捡些枯柴那么一烤,真香啊……”
“马铃薯的产量之高,那更是非比寻常。一亩地扔着种,一年也能挖三四百斤。”
“用上鸟粪肥就更不得了了,一千斤的马铃薯也能产出来。”
“这都是救荒瓜菜仙人的指点。”
李小才听着他的介绍,羡慕的口水都要滴下来。
此时一亩地的粮食产量才一两百斤,马铃薯正常三四百斤的亩产就已经非常惊人。
上千斤的亩产,那更是只有神话里才有的是。
吃不完的鱼肉,扔着都能亩产几百斤的马铃薯。
早知道有这东西,他还学什么做鞋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