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全面备战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定武朝堂内外,到处都是一片忙乱,一道道诏书命令从皇城的各部衙门中发出,无数文武官员都在调动,准备随军北上。
与此同时,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在这些压抑的军国大事中,新纳入宫中的八个皇妃,有三个先后传出了怀上龙种的喜讯。
朱慈烺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加班加点播种,如今终于是创造了轰动南都的建设奇迹!
一时间,战争阴霾下的满朝文武,乃至江南的千万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宫中甚至举行了简单的庆典,以昭告天下。
但随着周世显带着锦衣卫到处征收欠税,江南的士绅们,就笑不出来了。
在原本历史上,正是他们积年累月的千万欠税,弥补了顺治一朝中后期,每年上百万的军饷缺口,使得洪承畴的西南防线得以落实。
而朱慈烺此时还没有在江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他虽然在朝堂上将事情定了下来,但真正要落实,就不能太过简单粗暴了。
清军能在江南大搞屠杀,把这些士绅吓住,但朱慈烺却不能纵兵劫掠,否则得不偿失。
不过,他很清楚这些士绅最怕的是什么,随即发布诏书,将欠税征收额度与各州府明年的科考录取名额挂钩。
凡是按额缴纳清欠税的州府,第二年科考录取的名额便能维持正常比例,超额越多,科举录取的比例也会越高。
而那些清缴欠税没有达到摊派额度的,便会降低录取比例,然后对应的缺额,转移到超额缴纳的州府。
如此一来,最终江南的科考录取人数,依旧会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竞争并不会因此变得激烈。
不仅如此,在十一月二十五日之后,缴纳欠税将是先到先得,一旦征收达到一百万两白银,欠税催征便会立即停止。
锦衣卫亲自登门问候催征,再加上朱慈烺以科举名额为要挟,还设计了时间要求,江南各州府的士绅们根本就是疯了一般,不到一个月便清缴完了一百万两白银的欠税额度,最后还多出了三十二万七千三百多两。
在欠税征收,粮草北运的同时,兵部发出一道道的调遣军令也陆续送到了江北。
高杰麾下大军依旧驻守徐州,负责侦探河南方向的军情,特别是注意许定国残部的动向。
这是朱慈烺部署在江北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牵制南下清军的最重要一道防线。
只要徐州掌握在大明军队的手中,多铎就不敢倾尽全力南下,而山东现在暂时蛰伏的各部义军,也必然会有所行动。
而此时的新任徐州知府,则是原本因剿贼之功,准备提升为广东英德县主簿的阎应元。
他的军事才华极高,而且十分擅长治理,朱慈烺自然知道这个英雄,登基之际,便特地授意吏部尚书张慎言提拔他上任宿迁县丞,然后又因治理之功,江北各州府官缺严重,半年之内连连提拔,升了六级。
同样得到朱慈烺提携的,还有陈明遇和冯厚敦,他们一个上任庐州同知,管理钱粮盐税和地方巡检,掣肘刘泽清,一个上任镇江同知,监视刘良佐麾下的兵马。
朱慈烺并没有将刘泽清安排在一线,但是把他麾下的张国柱和马化豹两部兵马调入了凤阳城。
至于刘良佐,朱慈烺直接带在了身边,而他麾下的兵马,则是依旧留守镇江。
黄得功麾下的兵马依旧驻守淮安,侦探山东方向的军情,他是朱慈烺部署在东翼战线的后手。
若是徐州城没有守住,淮安和凤阳则是守住淮河防线,抵御清军的东西两个支点。
清军面对这两座驻守重兵的坚城,又没有数十万降兵分出,必定不敢和原本历史上一样,直接倾兵南下扬州。
总督漕运,淮扬巡抚加兵部侍郎,左都御史路振飞则是继续驻守淮安大本营,协调高杰,黄得功两部大军守城和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