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论功行赏之时
阿济格,谭泰,鳌拜,以及卓布泰,敦拜和阿尔津等一众八旗中层将领,从来都没有把李自成的这些手下败将们放在眼里过。
面对赣北的明军,阿济格虽然比多铎要警惕不少,也更早预见到了麾下大军贸然乘船东下的风险,但明军在他的眼里,依旧要比闯军不堪得多。
郑四维和王体忠首战失利,确实在阿济格的预料之外,但一想到这些闯军当初不战而降的模样,加上他很快便从郑四维口中得知了王体忠本就败在过左良玉手下,然后又从王体忠口中得知了郑四维同样如此之后,便不疑有他了。
而且,对于阿济格来说,王体忠的用处从来都不是打仗,若是对方能打,他才真的要头疼呢!
在阿济格这里,王体忠最大的作用,就是利用此前在闯军中的人脉,替他招降赣北各州府的明军,他要带着这些兵马,直取南京。
在他的命令下,王体忠立马又派出家丁,前往南康府城联络马进忠,后者再次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要求阿济格至少要派出一千八旗马甲接应,同时出兵攻打九江,牵制城内的何腾蛟和左良玉两部兵马。
而两边谈妥之后,马进忠随即又开始好吃好喝招待起了这个王体忠的家丁头子,还送上了五十两银子路费,以及一大包多年搜刮来的珠宝,要对方替他在王体忠面前,多说几句好话。
那个家丁头子酒足饭饱之后,还不愿意离开,马进忠见状,接着又送上了三个美妾。不是他看不起人,他是真的担心对方出事,不能把他的密信送到阿济格面前。
等那个家丁头子离开之后,马进忠立即动身,前往九江参与何腾蛟和左良玉联合召开的军议,作为此次伏击清军的关键人物,所有人都在等着他老马的消息。
马进忠也是第一次那么有面子,走进督抚衙门的时候,左良玉的副将马士秀,何腾蛟手下的心腹监军章旷,都亲自来迎接他入内,而且一路上毕恭毕敬。
一时间,马进忠不仅满是胡子的脸上挂着笑,甚至还不由自主地微微昂起了头,他还是第一次在大明的上官面前,这般扬眉吐气,心中可谓是得意不已。
马士秀对这个何腾蛟明显青睐有加的大将,自然是一顿奉承吹捧,希望对方到时候也提携一下自己。左良玉马上就要撑不住了,他也得为自己的前途多考虑考虑。
章旷就完全不同了,他对马进忠只是客气,但依旧是一副上官的姿态。但现在马进忠根本不舔这个小小的监军。
当然,他一走进屋内,看到背手而立,不怒自威的何腾蛟,以及坐在何腾蛟侧面,看起来明显命不久矣,此时正在不停咳嗽的左良玉,就好像变了个人一般,立马弓着腰,唱着好,堆着笑,规规矩矩站到了那堆武将里面。
左良玉虽然也强撑着参与了军议,但这场军议却是督师何腾蛟亲自来主持,马进忠也没有任何不适应的表现,当即就将自己与清军使者商谈的内容一一说出,特别是从王体忠家丁头子那里套到的话。
“鞑子前锋大军的统兵将领是鳌拜?单单是前锋就有一千五百鞑子骑兵?”
“一千五百八旗马甲,便是在南康府城外的山沟沟里面,恐怕也打不得!”
“说是一千五百,到时候指不定两千,三千,而且领兵的还是鳌拜,据说当年皮岛便是其亲冒箭矢攻破的。”
“没错,奴酋黄台吉还封其为巴图鲁,此后松锦之战,这厮又领兵亲自冲锋陷阵,五战皆捷,如此悍将,必定不好对付。”
“一千五百八旗马甲,所携战马恐怕超过三千,咱们全军恐怕也凑不出三千战马,这仗打起来,胜算不大。”
“.”
马进忠刚刚说完,何腾蛟,左良玉麾下的一众大将便立刻议论纷纷起来,而且个个都往最坏的情况去想。
他们此前便已经从何腾蛟那里得知了西路清军的大体情况,特别是阿济格,谭泰,鳌拜,卓布泰等大将的经历和战绩。
这些军情既是锦衣卫打探来的,也是朱慈烺根据记忆补充的。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胜,比起何腾蛟自以为是,直接出兵迎击清军,朱慈烺更希望对方能在认清楚局势的情况下,稳扎稳打。
在原本历史上,无论是左良玉集团,还是江北四镇,对于北面两路清军的了解,都几乎是一无所知的状态。他们各自为战,原本就面临生存危机,根本没有获取军情的能力。
朱慈烺重组锦衣卫之后,使得他对清军获得了一定的情报优势,而清军则是倚靠洪承畴,范文程,祖大寿为首的一众大明文武降官对关内大势的判断和中原各部投降兵马,以及哨骑打探到的军情,对南京朝廷,有了基本的认识。
不过,这些认识因为朱慈烺的出现,已经逐渐变得不可靠起来,无论是训练有素的殿前军和重组的京营,还是高杰,黄得功的表现,甚至就是何腾蛟在赣北的表现,都远不是洪承畴等人能推断出来的。
何腾蛟看着面前这一众武将的表现,知道自己的担心是没错的——即便是北面传来了无数捷报,只要没有亲自打败过清军,清军在他们的心中,便永远是不可战胜的。
换言之,若是一仗不打,直接分散各处守城,必定有人会在清军的威逼利诱之下,坚持不住,最终投降,从而造成大局崩坏。
若是全军同仇敌忾,他当然有把握守住赣北,让阿济格无功而返,但此番清军的前锋,以及来招降的将领,便是闯贼郑四维和王体忠,这就赤裸裸说明了他如果和李自成一样,一仗不敢打,事情很有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
在何腾蛟看来,左良玉手底下的那些兵将,只要一个不留神,没看紧,那和闯贼没什么区别,并不值得完全信任。
想到这里,何腾蛟悄悄瞥眼瞄了一下左良玉,但对方毫无表示,看起来应该也是不想打这一仗,更没想着振奋军心士气了。
“此战只要有胜的机会,便一定要想方设法打胜,不求全胜大胜,也要求一个小胜,这是咱们唯一的机会。
马总兵舍身诱敌,为的便是阿济格派出前锋,如今这一千五百鞑子,甚至可能只要一千,咱们打起来都吃力,若是鞑子全军而至,那还有出击的可能吗?
阿济格现在完全不把本官放在眼里,也不把你们这些武将放在眼里,利用他的这份轻敌,打一场伏击,取一次小胜,便是咱们全面退守各城之前,能做的最大极限了。”
朱慈烺在江北前后取得的大胜,斩杀清军上万,何腾蛟固然知道其中有水分,但也基本上是相信的。他其实也是受此影响,觉得陛下能因地制宜,连战连胜,他同样也能。
不过,左良玉根本不用撑开眼皮看一眼,便知道何腾蛟的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了。这些文官又不懂打仗,又自以为是,整日里想着立功升官,还固执己见
“陛下,咳咳咳.陛下天纵英才,用兵如神,手下猛将如云,这才能在凤阳接连取得大胜,杀敌数万,咳咳咳.”
左良玉强撑着不适,一面咳嗽,一面艰难地说道:
“就咱们这些残兵败将,拿什么和陛下的精兵强将相比?咱们这一屋子里面的人全都加起来,咳咳咳.能比得上陛下一根手指头吗?”
而一众原本心中惴惴不安的武将听到这些话,悬着的心,也全都放下了。这确实是称赞陛下的话,也很难说不是出自真心。
毕竟,左良玉虽然屑,但也是被更屑的大明坑的。他在关内的明军统帅里面,算得上十分能打的。否则,张献忠此时已经攻下整个江南。
他不能打,那是面对李自成,但面对张献忠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左良玉看到凤阳传来的捷报,半信半疑之间,对于朱慈烺这个年轻皇帝的军事才能,心中十分佩服。
毕竟,就算捷报上的歼敌数量缩水九成,那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更是此前关内的历届督师们,遥不可及的战绩。
可他完全不认为何腾蛟有这个军事才能,陛下能打赢,不代表着他何腾蛟能打赢,更不要说他面对的还是鳌拜,便是年富力强时期的左良玉,都不敢挑战。
“马总兵都已经将清军引来了,此战只要调集精锐兵马,巧设埋伏,抓住有利时机,必定能胜,咱们可以在南康集中上千骑兵,上万战兵,一千五百清军,又有何惧?”何腾蛟自然也听出了左良玉话里的意思,也看出来诸将的避战心理,随即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