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122章 长江防线

第122章 长江防线(1 / 2)

第122章 长江防线

徐州城东面水关新修的码头上,一队队民夫踩着咿呀作响的踏板,接连上船,在吆喝声中将从江南,甚至是福建等地转运而来的各类物资卸下。

经过此前的坚壁清野,还有大半年的混战,徐州城周边的土地早已经一片荒芜,甚至整个淮北平原的夏粮,都几乎颗粒无收。

但此时的徐州城内,却汇聚了近十万军民,每日人吃马嚼,消耗巨大。

不仅如此,朱慈烺还在不断从北面兖州府迁移人口南下,准备将这些百姓安置到此前被清军掳掠一空的淮北各城中。

而运河枢纽徐州,无疑是这些南下百姓的中转站,户部和兵部此时都在协调,为迅速安置南下的几十万百姓筹集物资。

旷日持久的战争征调了无数民夫,使得江南各州府如今人力紧缺,工坊的生产和粮食的转运,都受到了影响。

在抢种的秋粮收获之前,朱慈烺只能从福建,广东,甚至是通过福建的郑家船队,从南洋获取必需的物资。

江北的战局明朗之后,郑芝龙对于南京朝廷的态度,便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仅竭尽全力往北面运送粮草,还动员福建乡绅,捐献了十几万两白银的军饷。

但这十几万两白银,对于当前百废待兴的江北来说,也只能缓一时的燃眉之急,几十万百姓终究要自力更生,在这片打成白地的平原上重新开垦。

在南京朝廷实力足够强大之前,整个江淮地区都将是半军事化管理的状态,朱慈烺在部署屯田的同时,还打算恢复马政,将淮北的部分地区重新变成养马场。

天灾人祸连年侵袭,淮北各地人口锐减,就算是兖州,豫东等地几十万百姓南下,也能轻松安置。

但这里到底是战场前线,全面恢复精耕细作的农垦,倒不如在满足军民的基本供应之后,恢复马政。

如此一来,淮北人力匮乏和军队战马的问题,也就两难自解了。

不过,在屯田取得成效之前,这几十上百万军民的粮草供应,在往后一段时间,都得依赖长江和运河航道,从江南,江西各地调拨供给。

而此时,最新运抵的一批稻米,不仅要配给徐州各城的驻军,还关乎着各城中十几万百姓未来一个月的口粮。

徐州城内外,无数的民夫和工匠正在忙碌,朱慈烺打算进一步加固这个屏护江淮的堡垒,在此不断消耗南下清军的力量。

多铎虽然已经暂时领兵北撤,但清廷再次对江淮用兵,南征应天,只是时间问题。徐州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明军在淮北的军事中心。

在击退清军之后,大明南都的官僚体系经过这场大战的锻炼,以极强的动员能力,迅速接管了兖州府大部和开封府东南的几个州府。

这些地方的乡绅们在见识过清军的野蛮残暴之后,此时都十分配合,甚至可以说是拖家带口,争先恐后,不少人还主动捐资劳军,就怕表现得不够积极。

大明立国二百余载,虽然江山差点倾覆,但政治上的号召力,依旧不容小觑,特别满清还是关外的蛮族。

如今,号称“二十万雄兵”的多铎南征大军狼狈败退,朱慈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更重新立起了大明这面金字招牌。

毕竟,就算仅仅从斩杀八旗甲兵的角度来说,这一仗的意义和影响便已经足够大,更不要说在清军入关,李闯覆灭,八旗无往不胜的时候,其对人心士气的鼓舞,完全远超此前的任何一次对清大战。

朱慈烺证明自己拥有了反击清军,恢复天下的军力之后,许多人担心的已经不再是鞑子会不会杀回来,而是自己能不能乘得到这场东风,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要知道,这世上从来不缺想当官的人,更不要说朱慈烺还是正统的大明天子。

当然,明军在这些新收复的地方,除了转移百姓之外,还要对此前主动割辫,投降清军的汉奸,追责清算,重点打击,绝对不能让他们混进南迁的官僚队伍之中。

整个江淮地区,朱慈烺都需要绝对控制,这里是他培养新官员的基地,无论是军队的将领,还是民政治理的文官,都是如此。

而且,他还需要借着严惩汉奸,整治民政的机会,敲打地方,展示铁腕手段。

这些具体的事情,朱慈烺不会亲自插手,江淮的事务,路振飞自然会处理妥当,他在此地经营了好几年,威信极高。

不过,这段时间里,路振飞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跟着朱慈烺巡视江淮的各部军营,慰问大军,同时会见从兖州,豫东等地提前迁徙而来面圣的部分乡绅和宗族长老。

朱慈烺借着这些事情,进一步在地方强化自己的权威,同时也是为了给路振飞铺路,内阁的某些大臣,已经到了该换的时候。

“淮北的屯田,只要满足军民的基本需求即可,屯田所在之处,一定要考虑军事,确保能在清军突袭之前,及时收割,至少要确保有时间销毁,以免清军下次南侵,能就地获得补给。”

朱慈烺视察一圈之后,对着赶来汇报各地军事驻防,民政部署和屯垦恢复计划的路振飞吩咐道。

“马场配种繁育所需的优良种马,朕会派人专门处理,鞑子封锁得了陆路,但绝对看不住海路,辽东那么大一片土地,处处都是走私的据点,想要买马还是不难的。”

“陛下英明。”路振飞听了,当即拱手抱拳道:

“臣一定尽快安排好百姓的迁移,恢复江淮的生产,一年之后,必定为在江淮大明建立至少十个马场。”

他对于此前山东登莱一带和山西北疆地区的走私,也早有耳闻。大明治下有人走私,鞑子治下,自然也不会例外,更不用说还有朝鲜连接辽东,想要获取战马,并非不可能。

“高杰和黄得功的部署,有什么变化?”朱慈烺随即又问道。

这些事情他此前都交给了熟悉江淮各军的路振飞来安排处理,但军事部署的最终决定权,他依旧牢牢把握。

“高杰依旧领兵驻扎徐州,兖州各城此时是北调的大军和地方义军驻守,黄得功本部如今也在淮安,豫东各处是殿前军留下的三个千总部驻守。”

路振飞顿了顿,紧接着又进言道:

“臣以为,等兖州和豫东各军和百姓南撤之后,可由黄得功接管兖州南部州府,高杰接管豫东,然后从山东,河南的义军中挑选一批精悍兵马,补充两人的兵力。”

“高杰和黄得功两镇兵马补充之事,朕另外有安排,山东,河南的义军归属,现在暂且不论,让高杰和黄得功都不要打他们的注意。”朱慈烺语气严肃道。

他此前便看出了高杰和黄得功有这方面的想法,而路振飞到底是大明官场的老臣,对自己约束的这两个武将,是既提防,又偏袒,更遵循着某种官场的潜规则。

其实,路振飞的处置方法,在此前是再正常不过的,这些兵马原本就是高杰和黄得功对接招揽的,只要二者没有跋扈不臣之心,自然默认是他们的兵。

崇祯末年,随着局势崩坏,就算是掣肘武将的文臣们,也越来越多开始默许这样原本绝不容许发生的行为,路振飞没必要因此为难高杰和黄得功。

但现在,朱慈烺既然已经发话,路振飞当然不会为两人争辩,当即拱手抱拳道:

“臣遵命!”

他其实也从朱慈烺此前的一系列部署中,嗅到了这个年轻天子准备大刀阔斧改革的意图,只不过最终要如何改,他还没摸清楚。

.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济格从九江撤军,渡江北上,郑四维,王体忠等部兵马也悉数退守荆州,武昌各城,清军在长江中游发动的攻势,彻底结束。

而左良玉在阿济格主力撤出武昌十三日之后,于九江城官署中暴毙身亡的消息,也被锦衣卫的塘马快马加鞭,送到了朱慈烺的手上。

左良玉一死,其麾下那十几个骄纵跋扈的军头们,便到了不得不立刻安置处理的时候。

不仅如此,李自成死后,大顺东路军数万甲兵,十几万家口,此时也陆续集结在岳州府和长沙府的平江,浏阳一带。

朱慈烺虽然早有准备,堵胤锡也已经在接触顺军余部各军将领,但他还是打算亲自出马,前往招抚。

这两支都是抗清的有生力量,也都是能为己所用的,运用得当,便能成为在湖广对抗八旗兵的强军。

朱慈烺收到赣北和长沙传来的军情之后,随即整顿大军,准备领着部分将领和兵马西进,前往九江和长沙,亲自收服这些兵马。

凤阳行都的一众随征官员,除了部分留在江淮,协助路振飞的之外,大部分都已经被他打发回南京。

此时,大胜的消息早已经传遍天下,大明重新展现了欣欣向荣之态,各级官员的晋升,物资的调配,还有战后的封赏,以及新朝首次科举考试等一系列大事,自然而然都被提上了日程。

最新小说: 渣前夫,不孝子,我选痴心小狼狗 神临之后 西宫恨 大夏执线师 斩神:我靠武魂一样斩神 宗师?不好意思,我是修仙的 震惊!团宠神豪宿主是什么邪操作 车祸当天,封总在陪白月光庆生 老公的鱼塘好深啊 弟弟,你居然想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