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清军败退
多尔衮和多铎两个满清大军中的最高统帅达成一致后,清军的撤退很快展开,多尔衮甚至直接调派了一万八旗马甲北上,不仅仅是回援山东,北直隶,更是为了增援襄阳。
荆州久攻不下,湖广的局势早已经无可挽回,武昌固然重要,但襄阳对于满清在中原的统治来说,同样不可或缺。
多尔衮很清楚,只要他控制住了襄阳和武昌这一南一北两座军事重镇,明帝就必须在湖广部署大批兵马防范他再次南征,那明廷在其它地方,便没有足够的兵力,发动新的攻势。
明军确实不同以往了,但明帝麾下真正能和八旗马甲野战的,也不过数万人马,多尔衮虽然已经改变了对朱慈烺的轻视,但并没有矫枉过正,高估明军的战力。
只不过,清军的撤退行动,尤其是清军突然在汉阳方向加大了兵马投入,使得朱慈烺立马意识到了情况不对。
他此前派出鄱阳湖水师攻击武昌和汉阳,破坏两岸清军的联系,特别是长江北岸对武昌的增援,等的就是这个时候。
多尔衮集中主力在荆州之后,明军的行动十分受限,各种情报的探查,也日益困难,朱慈烺想要掌握清军的动向,就必须确保自己能妨碍到清军的关键部署。
而武昌对于清军来说,至关重要,当前这种情况下,清军一旦北撤,必然会派出大批兵马留守武昌,并增援粮草弹药。
朱慈烺对于战场的洞察力,是他所有决策的关键,现在事情果然如他所料。
多尔衮面对鄱阳湖水师的阻击,不得不派出大队兵马增援汉阳,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力,才终于赶跑了江中的明军水师,重新搭起江面的浮桥。
清军南征湖广以来,损失颇大,缴获甚少,武昌城内原本的物资,也早就消耗了大半,特别是谭泰当初领兵南下的时候,还向阿尔津索要过大军补给。
佟养和,阿尔津两人看到援军赶来,一时间又惊又喜,但也很快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脸上不由得显露出担心来。
“将军,摄政王打算什么时候撤军?”阿尔津满脸忧心地问道。
“很快了,最迟不会超过一个月。”屯齐皱眉道,早就没了当初的得意。
佟养和闻言,脸上同样不好看,面色沉重问道:
“摄政王派了多少兵马来增援,明帝上次可是几乎全歼了准塔的大军,武昌城仅凭奴才手下的这点人马,绝对守不住的啊!”
“怕什么?明帝如今还不是龟缩在岳州城中苟且偷生,他若是敢出城野战,岳州城早就被咱们拿下了。”屯齐怒斥道。
“明帝奸猾得很,可不是以往崇祯皇帝那般,随随便便就能打败的,他没有把握,绝对不可能轻易出城野战。”
阿尔津说着,想起了这段时间来大军主力在荆门州,荆州,长沙等地损兵折将的经历,不由得微微叹了口气道:
“摄政王撤军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否则殿后的大军,极有可能被明帝派兵偷袭。”
阿尔津的话稍稍缓和了尴尬的气氛,屯齐顿了顿,也随即道:
“这倒不必担心,到时候豫亲王会亲自领兵断后,湖广不是江淮,咱们的大军也还元气未伤,明军不敢贸然追击。”
屯齐领着大军增援武昌的同时,明军派出的哨骑也已经回到了岳州城,朱慈烺在临时行宫中收到了清军准备撤军的消息,由此了解到北面战场更为详细的军情。
正如他所料,多尔衮在大撤之前,派出了大批兵马增援武昌,其中不仅有八旗军,还有上万绿营军。
不过,即便如此,只要满清大军一撤,朱慈烺便依旧占有巨大的兵力优势,他收复武昌的计划,也将能够照常推进。
短短数月,南征的清军便在湖广来回折返了数次,虽然损失不大,但士气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堵胤锡早早将荆州,岳州,长沙等城周边的百姓全部迁移,并控制了进军湘西,湘南,鄂西等地的门户,使得清军完全无法在周边获得补给,这些都是明军能这么快逼退清军的关键。
多尔衮的计划也很明显,朱慈烺一早就猜到了。
清军占据武昌,襄阳,甚至直接在汉阳府城构筑新城堡,便是为了今后可以随时对岳州府城发起进攻,破坏大明在周边地区的屯垦。
若是无法收复武昌,大明在湖广,江西便会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战略劣势,在岳州,九江,荆州三府,便需要驻扎大量兵马。
不过,清军所面临的局势也好不到哪里去,襄阳还不至于四面临敌,但武昌城便是孤悬南方了,屯齐,阿尔津,佟养和三人想要在朱慈烺的强大攻势下守住这座战略意义重大的城池,可没那么简单。
明军的大将们很快便再一次集中在了朱慈烺面前,商讨追击清军的各项部署。
如今,多尔衮麾下依旧有着十万大军,明军各部在追击的时候,还必须防范清军趁机突袭。
毕竟,这一次的胜利,更多是战略上的,而不是战场上的,明军虽然是胜利之师,但朱慈烺很清楚这个时候他不该冒险派主力出城追击。
多尔衮和多铎都是精于计算的人,他就算偷袭成功了,也不过是小胜,而一旦失利,极有可能局势彻底扭转,甚至崩坏。
换言之,随着多尔衮领着大军撤退,朱慈烺的战略目的已经完成,他完全没必要冒这个险。
随着一道道命令从岳州城的临时行宫中传出,湖广战场在几十万大军来来往往争斗了数月之后,大战即将落下了帷幕。
而这一次,多尔衮和多铎都已经撤出了经验,撤出了水平,他们的部署使得朱慈烺根本无机可趁,最终只是截杀了少数的清军落单马甲。
林昌锋在朱慈烺的命令下,领着天骑军一路追击,监视着清军主力的动向,以确保后者真的已经撤出湖广。
不仅如此,他还在襄阳南面和此前派往郧阳的天骑军千总部成功取得了联络,并通过在西峡-邓州一线袭扰的兵马,确定了清军主力大部分撤出了南阳。
多尔衮在襄阳同样留下了驻守的兵马,甚至为了策应襄阳,他还在南阳也留下了一支八旗军,同时将高第所部绿营军协防。
不仅如此,他还将随军征调的数万民夫,安置在了襄阳和南阳两城,并同样给武昌补充了数千精壮民夫,一方面是弥补战乱损失的人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大军接下来巩固城防的行动提供徭役。
多尔衮在大军撤退的时候,眼见明军时刻保持警惕,便放弃了途中趁机埋伏的计划。
他知道,这种时候,若是追兵没有轻敌的表现,想要展开出人预料的埋伏和突袭,根本不可能,甚至只会适得其反。
而随着清军主力北撤,屯齐统帅的武昌府城增援大军进入城内,明军完全在湖广占据了优势。
朱慈烺并不急着立刻带着大军围城,他在等山东,北直隶等地的军情传来,同时也是在着手恢复湖广的农业生产。
这个时候,已经是三月中下旬,湖广的百姓在战争结束之后,便纷纷开始抢种,湘江平原上一片热火朝天,遭受了战乱影响,躲躲藏藏了一整个冬天的百姓们,又重新恢复了生机。
湖广的战事虽然没有蔓延全省,明清两军决战的时间也很短——多尔衮和多铎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的路上,长沙也是刚刚围起来没多久,便又撤军了。
但这场两军加起来足足有三十几万军队参战兵马的大战,行军本身带来的破坏,明军在开展军事行动的过程中,所需的徭役征发,都使得湖广南部,甚至是荆州府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不过,朱慈烺和堵胤锡早有准备,清军主力撤退的同时,堵胤锡便已经开始了部署,整个湖广的明廷官僚,也瞬间忙得团团转。
在这个乱世之中,无论是军队将士,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地主乡绅,都需要粮食,而春耕的收获情况,更是影响着朱慈烺接下来的地方治理和军队发展计划。
所谓的强军,便是钱粮堆积出来的,否则朱慈烺就不会只大力投入殿前军,京营和左镇,忠贞营,地方标营的补给标准和训练要求,各不相同了。
他没那么多银子和粮食啊!
而朱慈烺推迟收复武昌的军事行动,没有立即大规模征发徭役,便是考虑到了一点。
若是春耕受到了严重影响,他第二年将很难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反而要想办法解决治下百姓的吃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