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清廷只剩最后一条路
到了半夜,川北的嘉陵江河谷开始散发出冻人的寒意,殿前左军的执勤士兵此时正趴在战壕里,每一队哨兵都要忍受着呼呼作响的河谷冷风,值守接近两个时辰。
毕竟,若是频繁进出,各部队之间必定会产生混乱,大部分士兵也将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而清军更是有可能借此抓住破绽,展开夜袭。
殿前左军扎营地北面的战壕内,一个领兵的小队长扭头看了看身边的部下,所有人都已经就位,火枪兵,刀盾手,长枪兵和弓箭手都各有配置,随即便放心地呼了几口气,暖一暖此时已经有些冻住的手。
其实,在战壕之中,那些刀盾兵和长枪兵,大部分也都背着硬弓,若是遇到夜袭,首先会和火枪兵一起,射出第一轮反击,防止清军夜袭大营。
但在夜间,火枪兵更大的作用是示警,除了少部分老兵,其他人根本无法进行第二轮反击,弓箭手承担着更重要的阻击任务。
而这些,那个领兵的小队长,都十分清楚,他的顶头上司——所在旗队的旗总,傍晚的时候,还不厌其烦地提醒所有人执勤的注意事项。
这也是军中的作战要求,他们这个百总提前一晚便知道了自己第二日夜间,要担任大军的警戒任务。
这些执勤的士兵们,听着河谷周围的山林中,不断传来的呼呼风声,此起彼伏的野兽嚎叫声,全部都没了此前的灭虏剿寇的意气风发,而是各个神经紧绷,生怕一时大意,哪里就突然窜出个鞑子,偷袭他们。
要知道,按照以往的战场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发生了大规模夜袭,他们这些在最前线负责警戒的士兵,几乎都难以幸免。但凡能活下来的,都会得到荣誉勋章和特别奖赏。
毕竟,他们用命来提供的预警和缓冲,将会使得大营里面的其他大军,拥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进而挫败敌人的袭击,甚至利用夜袭的混乱,展开反击。
打仗可不是过家家,谁能活下来,谁能取胜,很多时候除了靠本事以外,还得看命。
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夜袭的一方,其实也难以确保自己能胜,大军在黑夜中能否执行既定的作战任务,变数实在太大了,特别是大部分士兵都没有和殿前军各部一样,在新兵集训的时候,经过多次夜战演练。
当然,在这样的地形中,发生大规模夜袭发生的概率极小,但小规模骚扰,就难以避免了。
不过,陈福并不担心这一点,以川北和汉中等地清廷驻军当前的实力,这片山区中最多也就是数百八旗伏兵,这对于扩充之后的殿前左军而言,根本不具备威胁。
他现在甚至有些期待清军的夜袭,这将会给他退兵的机会,进而将清军主力引诱至保宁。如此一来,他便有机会扭转当前的不利战局了。
陈福这次只是领了一个营,两千多兵马北上,其实并不具备攻取汉中的实力,他只是以进为退,谋取突破罢了。
回到眼前,四周漆黑的山野中,不时传来各种各样的响声,既有野兽踩断在树枝落叶上的噼啪声,也有连绵不绝的鸟鸣虫叫,有的好像就在附近,但有的却是远远传来,这些都让新兵们纷纷胆战心惊。
而漆黑的山道间,只有一根根临时竖起的木桩上,挂着的灯笼发出了微弱的光亮,这些灯笼使得警戒士兵的视野得到了些许改善,稍稍缓解了原本紧张的心情。
“队长,这川北咋和俺们村子一样啊,那些虫子的叫声真他娘的瘆人!”一个战兵听到战壕外传来的声音,紧张得不停咽口水,战场的紧张氛围使得他的精神一直紧绷着。
如今,他们整个小队的士兵全都蹲在这条浅浅的壕沟里,前方和左右两边还各有一条深七尺多,但是宽度不到五尺的壕沟,外围的这三条壕沟呈现一个平底倒v型的防御阵线,可以有效减缓敌军夜袭的速度。
当然,殿前左军营地外围的防御并不止于此,在这些战壕的外侧,还有铁蒺藜,鬼箭和伏路兵,这些都是十分容易布置的陷阱和暗哨,并不像深壕那么费时费力。
但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些新兵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值守,可却是第一次在真正的战场环境中担任警戒任务,无论原本如何心高气傲,信心十足,也免不得紧张万分。
毕竟,无论平日训练如何严苛周密,这种真实战场的战斗经历,都是不可代替的,若是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斗,那便算不得一个真正的战士。
老兵的珍贵之处,便体现在这里的,他们将会传授给新兵真正实用的作战技巧,并在战场上,带着他们防御和发动进攻,由此大大提升新兵的存活率。
不过,老兵也是会害怕的,只是在军中,谁也不会主动表现出自己的胆怯来。
即便是领兵的小队长,心中虽然也有些害怕,但依旧表现出一贯的冷漠凶狠,以维持自己的形象,听到队员抱怨,也仍旧装作了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
他口中再次呼出热气,朝着冻得有些僵硬的手指吹去,这才缓解了一二,然后又迅速将手指放回了弓弦处。
而他身边的那几个新兵,其实更加紧张。
只不过,平时日复一日地训练,教官们的棍棒,已经使得他的身体产生了机械记忆,就算脑子一片空白,也能根据看到的情况做出对应的战术动作,他们虽然心里有些慌张,可同样没有任何外露的表现。
这便是殿前军新兵训练的成果,也是朱慈烺所期待的新军实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那个领兵的小队长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那轮残月,他心里估算着时间,知道马上就要换下一队甲兵来值守了,心里祈祷着最后这点时间千万不要出事。
要知道,这个时间,正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清军想要夜袭成功,就得找到殿前军最懈怠,或者是最混乱的时间,如此才能提高突袭的胜率。
很快,营地中出来了几队士兵,他们所在战壕的另外一边,陆续开始了换防。
前后两拨士兵的阵地自然是不同的,这既是为了防范敌军敌人暗中观察,摸清楚大军的警戒位置,展开的突袭,也是为了避免换防的时候,造成混乱,但最终的防御效果却是一样的。
那个领兵的小队长经验丰富,立马注意到左手边的那块阵地中,发出了动静,原本紧张的心情顿时一松——无事发生,准备收兵。
这便是真正的战场,即便是老兵,也无法抵抗未知的恐惧。
“嗖,嗖,嗖嗖嗖”
突然,黑暗中传来了一阵箭响,十几支箭矢从山野的黑暗中射来,明军外围警戒阵地前木桩上挂着的十几个灯笼,几乎同时熄灭,最后这剩下了两盏,殿前左军将士们的视野,顿时陷入了一片黑暗。
“鞑子来了!鞑子来了!”
战壕中,好几个战兵惊得大声喊了出来,每个士兵都迅速操起了手中的火枪和弓箭,朝着黑暗中声音传来的位置射去,火枪闪射的爆炸声瞬间惊动了整个明军大营。
而与此同时,黑暗的山野中,十几声尖锐的箭声呼啸而来,这是清军用来报信的响箭,十几声这样的声音出现,基本上就意味着是清军夜袭的部队要大举进攻了。
“射!射!射!”
战壕中的三个火枪兵听到命令,手指随即机械地扣动扳机,眼前明亮的火焰陡然绽放,他们的眼睛都不由得闭了起来,一股预料之中的后坐力随即冲上肩膀,同样熟悉的硝烟味也冲入了鼻腔,而他们的面前,也随之传来了两声惨叫。
不过,在黑暗之中,再完成复杂的装药填弹动作已经不可能,而火枪射击的亮光已经暴露了他们的位置,如果是大批敌军来袭,他们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与此同时,战壕里的两队哨兵都迅速将手中的弓箭举起,瞄准了面前清军可能出现的位置,而那几个火枪兵在开枪之后,立马扔掉了手中火枪,点燃战壕里一早备好的火把,奋力往外扔去。
平日里严苛地训练使得他们在这个时候,反而能保持冷静,即便没有队长的命令,身体也都能按照肌肉记忆,有条不紊地展开行动。
而营地的另一面,那里执勤的甲兵也同样如此,在几声火枪发射的爆炸声响起之后,那里的也往外扔出了火把,同时弓箭手张弓搭箭,等待着敌人送上门了。
若是在大军对垒的时候,火枪兵没有命令就齐射,那是极大的失误,因为对应的火枪军阵,极有可能因此失去攻击力,导致全军覆没,对应的士兵和军官按照军法,是可以就地处斩的。不过,现在情况不同,火枪兵要的就是射击报警,然后往外扔出火把,使得弓箭手能够看清黑暗中冲来的敌人。
很快,前方便传来了“嘭嘭”几声闷响,还有惨叫声,清军的夜袭士兵在黑暗中掉进了殿前左军设置的壕沟和陷阱中,随即射箭的命令高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