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229章 最危险的归途

第229章 最危险的归途(1 / 2)

第229章 最危险的归途

多尔衮在军议上统一了各旗主将的意见后,便立马开始了着手部署北撤和突围的各项事宜,阿济格见事已至此,也不得不屈服,开始配合多尔衮。

不过,他依旧想方设法鼓舞麾下大军的士气,并成功说服了多尔衮在撤退的时候,打明军一个回马枪,不求全歼明军,但两人都希望能给明帝一个深刻的教训。

多尔衮其实也有早有此意,但因为此前阿济格太过强势,他并不敢松口,深怕对方直接得寸进尺,乱了他的部署。

如今,他们必须在朱慈烺领着主力大军完成追击的部署之前,尽可能地恢复军队的战斗力,特别是要想办法消除全军上下当前对明军愈演愈烈的畏惧心理。

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阿济格亲自领兵出营,押着数千绿营军,包衣兵,夜袭明军营垒的这场大战,阿济格甚至带着八旗甲兵,利用兵力优势从明军营垒多处同时展开攻击,不仅很快突破了外围的拦马沟,甚至一度填平了明军营垒土墙外的好几处壕沟。

清军不惜人命的打法十分奏效,驻守营垒的明军在夜袭中损失惨重,虽然依靠夜色的掩护和坚固的防御工事,最终击退了清军,但也损失了两处阵地,这次夜袭行动的战果使得清军的士气很快有所恢复。

不过,大洪山北麓距离宜城并不算远,只要朱慈烺派出兵马增援,营垒和残余阵地中的殿前中军,很快就可以得到必要的兵力补充,反而是阿济格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局势。

多尔衮和阿济格虽然为了恢复大军士气,可以不计成本,但成本只能是绿营军和包衣兵,因此他们也只能打到明军营垒外的第一道土墙边缘,再往后就得派出八旗甲兵,亲自上阵冲锋了。

而为了攻破一道对整个战局无关紧要的土墙,牺牲珍贵的甲兵,大清的根基,这是两人,以及八旗各旗主将,都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于是乎,在多尔衮和阿济格连续发动袭扰的第五日,南下八旗军的撤退部署,便基本完成。

但也正是这个时候,多尔衮收到了襄阳城传来的,谷城,光化,以及随州等地明军,开始出现在襄阳城四周的消息,甚至宜城北面,也出现了明军骑兵,极有可能是要突袭襄阳城。

而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的便是明军的哨骑,他们也很快出现在襄阳城周边,并在襄阳城和双沟口之间的疯狂破坏,袭击清军的运粮车队,这严重威胁到了清军的后路安全和后勤补给。

多尔衮虽然提前派了一支精锐回襄阳城加强了防御,可局势瞬息万变,他没想到朱慈烺居然这么快就敢直接出兵袭击了,一时间也有些乱了分寸。

这个时候,在明军不按常理出牌的突发意外影响下,这种因为情绪变化而感知的莫名恐惧,已经被急剧放大,甚至影响到了这个战场老将的判断。

多尔衮此时已经意识到了局势的严峻,随着明军在襄阳城周边的频繁动作,他的信心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甚至阿济格也同样如此,两人面对明军主力时候的信心,都没有他们曾经自以为的那么坚定。

当然,阿济格并不是对八旗军没有信心,而是对尚可喜,高第,还有山西,北直隶等地调来的一众绿营军将领不放心。这些人毫无战心,只是慑于军法军纪,不敢明言而已,他早就已经感受到了。

两人随即又在军中召开了紧急军议,并最终决定按原本的计划行事,但提前撤退,做出畏惧怯战的样子,引诱明军也提前行动,以打乱朱慈烺完成更周密筹备的计划。

但多尔衮只料到了一半,他想到了鹿门山清军大营内的各旗主将,都已经毫无战心,他们看过襄阳城送来的情报之后,最终得出了明军此番极有可能不是佯攻,而是要全面出击的结论。

可他万万没想到,阿济格居然在军议上,又蠢蠢欲动起来,想要借着这次阻击,和明军主力决战。

多尔衮见状,立马就改了口风。如果现在不能顺利撤回襄阳,那也就意味着他之前的所有努力和计策,都全功尽弃了,特别是他且战且退,中途伏击的万全之策。

说到底,多尔衮虽然没有阿济格那么激进,但心里还是存着能够重创明军主力,挽回败局的念头。但他又担心这是朱慈烺的疑兵之策,而大军若是撤得太急,必定会遭到明军的追击,到时候同样会损失极大。

当然,这只是多尔衮自己的想法,这个理论上的万全之策,其实真正操作起来,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阿济格能否在关键时候击败明军,而后带着阻击的大军主力北返,便是多尔衮无法控制的变数了。

换言之,阿济格亲领的那近万八旗马甲,将是确保多尔衮能够按计划行动,也是计划得以成功进行的关键,他们并不知道朱慈烺有多少骑兵,只能从宽料敌。

当然,汉江平原的地势使得清军这一前一后两路兵马,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无法逾越的阻碍,这让他们可以随时相互联系,并对明军展开反击。

多尔衮和阿济格在风云变幻的战场局势之下,其实都已经不自觉开始做了最坏的打算。

毕竟,多尔衮的计划不仅仅要求阿济格领军及时折返,而是要求对方必须取胜,否则阿济格的军队,也便是阻击的兵马,必定会因为战败,在撤退途中一溃千里。

而如此一来,襄阳城内的清军主力,特别是那些到现在还远远没有恢复实力的绿营军,他们对于明军的畏惧,可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消除的,即使是和八旗大军一起撤退,恐怕也免不了溃不成军。

在这个指挥体系落后的时代,撤退之中的士兵很容易受到影响,即便是胜利之师,也很有可能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突然崩溃,这是时代组织力的限制。

朱慈烺此时已经差不多猜到了多尔衮的计划,他知道自己面对的,大概率就是阿济格,根本不敢掉以轻心,因此才做出了围攻襄阳的样子,并让原本部署在郧阳附近的几支偏师,对南阳,河南二府,展开突袭,目的便是要逼迫多尔衮提前撤退,进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汉江平原之上,堂而皇之的骑兵决战,明军并不占优势,骑兵也不足,但如果是清军溃败,一路追击,清军还只是留下了一支阻击兵马,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多尔衮以为朱慈烺的目标是他的主力大军,殊不知后者的目的,从来都只是留下阻击的那支兵马。朱慈烺此前收拢了天骑军,骁骑军两部骑兵,还有殿前中军的精锐部队,用他们来追击清军,明军将会拥有更大的优势。

最新小说: 况总,太太今天也不想复婚 失忆后专心养崽被渣大佬追上门来 修仙女海王,男主们由我来拯救! 斩赤红之瞳,鲜血即货币 终焉之时:我为旧日古神! 天道不公,我在魔道当祖师 大嫂不想当牛马,狂虐渣渣老公 快穿:那个女配超强 渣前夫,不孝子,我选痴心小狼狗 神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