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北方各地局势
随着南方的军情传到太原,大同等地,局势瞬息万变。
那些原本还在与高一功所部大军激战的绿营军,居然毫不顾忌,立刻宣布反正了,甚至纷纷自封为“反清复明救国大将军”。
此时的他们,仿佛不再是满清丢在山西的残兵败将,而是一群充满斗志的英雄。
当然,晋南,晋中,北直隶等地的绿营军,纷纷开始自立门户,彼此间拉拢人马,试图将各处的“友军”,纳入自己的阵营。
而那些从河南突围而出的士兵,纷纷投向姜镶在大同所建立的临时阵营。
此情此景,使得原本孤军奋战的姜镶,瞬间成为了所有前明边军、现绿营兵、而今虽然想着反正,但却又惧怕被清算的各路绿营军的领袖。
在这混乱的局势下,姜镶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出路。
他明白,若是他这样一个曾经在清军入关之后,迅速投降的人,还坑了李自成,很难逃过一劫。
毕竟,领兵来攻的,是高一功。
而那些见风使舵的兵将们,不过是拿他来试验,若是他都没事,他们自然也不会遭遇明廷的清算。
对于他们来说,换个主子、依旧吃粮,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生存之道?
但姜镶心中更清楚,身为这些叛军的代言人,他的命运其实完全掌握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向手中。
此刻,北方的局势正变幻莫测。
随着突围的进程,林昌峰和田见秀几乎占领了整个河南,他们如猛虎出笼,迅速展开了对太原的两路进攻。
与此同时,晋北方面,高一功所部也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出击。
姜镶虽然与北直隶、山西的绿营军号称“反正”,甚至派兵南下增援太原。
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是割地自守,毫无进攻之力,高一功和李过根本没有停下攻势的意图。
姜镶在这场动荡的背后,试图抓住重归大明的机会。
他明白,若想在这混乱的局势中生存下来,必须寻找一个可以依附的力量。
高一功、李过不行,那其他人,总是还要试一试的,他必须审时度势,尽快做出决断。
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姜镶只能在其中拼命挣扎,努力寻找着自己的立足之地。
北直隶的局势愈加紧张,清军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清军垂死挣扎的军事策略和人心的浮动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而此时,清廷内外的紧张气氛日渐升级。
多尔衮意识到,明军很快就会派出主力北上,但是暂时还没腾的出手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现在,他必须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来镇压叛乱,维持满清最后的统治。
与此同时,消息传至北京,满清朝廷内部掀起了一阵不小的动乱。
那些原本不服多尔衮的八旗士兵,借着这个混乱的机会,打着“清君侧”的名号,企图反抗多尔衮的统治。
毕竟,他们在朝中受压已久,心中积怨已久。
不过,没了阿济格的制约,济尔哈朗又无心内斗,这场反抗看似胜算很大,但实际上却是极其危险的尝试。
然而,这时的顺治皇帝年仅八岁,多尔衮已执政三年,早已在军中和朝中建立了稳固的权力基础。
他的亲信遍布清廷内外,虽然满清王朝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北京的八旗兵不过一万,但这种规模的叛乱,几乎不可能成功。
不过,多尔衮一方面要面对外敌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需镇压内部的动荡,这使得他心力交瘁。
平定了这场小规模的叛乱后,多尔衮在孝庄及大臣们的支持下,趁着多铎还能拖住明军主力之际,开始动员八旗。
他们像是昔日入塞劫掠一般,在顺天府周围抓捕汉人,强行押送至关外为奴。
这场劫掠不仅是为了补充关外的人力和物力,更是一种阻击。
与此同时,清廷疯狂搜刮钱粮,向关外运输大量粮食、金银,以及北京工坊里的武器弹药。
西洋传教士也被迫随之而去,仿佛这是他们长期占据关外的计划。
多尔衮所谓的“满汉一体”,在危机面前不堪一击,最终撕下了这面虚伪的面纱。
清廷调动了北京城中所有的八旗兵,以及所属的包衣壮丁,只有少数依旧坚守故土的绿营军在抵御这场劫掠。
北直隶的大部分城池几乎毫无防备,绝大部分有组织能力的乡绅早已沿运河南逃,试图避开这场劫难。
多尔衮的劫掠北直隶,除了补充关外人力和物力的考虑外,更是为了把这里变成一片焦土,阻碍明军之后出关征讨辽东。
若北直隶被焚毁、杀光、抢光,满城血流成河,那明军进攻关外就必须绕过宣大,千里迢迢穿越草原,而这必然会大大降低明军的投放能力。
而在此之前,明军或许还需处理与蒙古诸部落的关系,这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
在满清兵威日盛之时,蒙古人曾屡次动乱,更何况在眼下的局势下?
明军在这一时刻,不仅要面临北直隶的困局,还要解决与外部势力的关系,这显然为他们的战略增添了更多的变数。
在这种情况下,明军若是能从山东出兵,由海路进攻辽东,听上去似乎是个不错的战略选择。
但这并非易事。
顺治皇帝的父亲的父亲——努尔哈赤,罄竹难书的“十全武功”之一,便是将辽东地区的三百万汉人几乎屠戮殆尽。
换言之,若是海路,明军想要沿途获取补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换言之,若能够摧毁明军进攻关外的后勤基地,多尔衮便能在关外腾出手来,准备为接下来的撤退做充分的准备。
他深知,若明军在后勤上无法支持,便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只能望而却步,甚至被迫退回。
然而,这些残暴的满洲贵族们似乎低估了北直隶的义军力量。
随着各地义军与反正的绿营迅速合流,他们开始获得了大量的武器和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