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商议(1 / 2)

第286章 商议

王夫之心中不由得一阵沉吟,他不得不承认,钱谦益的论调确实有些道理。

历史上的东周列国时期,诸侯林立,权力相互制衡,反倒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平衡,政治气氛相比之下也宽松得多。

不过,尽管王夫之心中闪过些许疑虑,对朱慈烺的信任并未因此动摇。

经过一年多的接触与观察,他早已形成了对这位年轻皇帝的深厚信任。

“陛下不同于鞑子,不会压制言论,不会让百姓噤声。

鞑子那般愚昧落后、野蛮残暴,依赖谎言与压迫统治,生怕被揭露其真面目,所以才拼命封锁言论。

那些蛮夷,做的事情远没有自己吹嘘得那么好,当然害怕真相被拆穿。”

王夫之语气坚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笃定。

钱谦益轻叹一声,他们这些日子来多次讨论过,钱谦益对王夫之的追求与思想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钱谦益甚至曾亲自去旁听过王夫之的讲学,那些以书院为主体的议政理念让他颇为震惊。

他不得不承认,尽管王夫之当年科举失利,却在思想上有着独特的光芒,确实是一位怪才。

与此同时,钱谦益也反复思考过一个问题——泱泱大明,数亿子民,广袤疆土,怎会被区区十几万的满清小族灭亡?

“可是,咱们不过是一介书生,手中无权无兵,能改变什么呢?”王夫之听着钱谦益的话,心中波动越来越大。

他不由得暗自反思,历史上的皇帝,哪一个能够逃脱这样的命运?

钱谦益微微一笑,神情带着几分深意:

“事在人为。如今江南大部得以保存完整,只要我们立足根基,便还能做一些事情。”

他望向王夫之,语气温和而坚定:

“不要被一时的言巧语所迷惑。陛下如何,还得看他今后做了什么。

判断一个人,论事不论心。若是只凭心意去判断,那不过是你愿意相信什么就是什么,老夫也不必再多费唇舌了。”

王夫之默然片刻,思绪万千,他喃喃自语道:“能做什么事?”

这个问题在他心中回荡不已。他抬起头,眼神有些迷茫,仿佛在问自己,又仿佛在对苍天发问:

“倘若鞑子覆灭,我还能为大明的未来做些什么?”

这一刻,王夫之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大明的存亡之战,是每一个士子、每一个忠臣的梦魇。然而即便鞑子消失,江山重归华夏,又该如何建设未来?

他一直以来追求的,是一个不止于表面安稳的王朝,而是一个真正能够听取民意,推动社会进步的国度。

钱谦益察觉到了他的迟疑,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

“鞑子覆亡固然是必然的结局,但这天下要如何治理?这不是一个皇帝能独断的事情,恐怕还要依靠我们这些有才识的人才行。”

他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可问题是,陛下真的能容得下你们这些才俊吗?有些时候,能做事的人越多,皇帝反倒越会生疑。”

王夫之听到此处,眉头微微一皱,他明白钱谦益话中的深意。

即便朱慈烺眼下表现出宽仁,但当权力的束缚与欲望逐渐显露时,这种宽仁还能维持多久?

历史上的帝王多是如此,最初鼓励谏言,随后却步步收紧,最终落得个钳制言论、杀伐决断的局面。

“你我这些书生,若无实权,如何改变朝局?又如何避免被利用,最终沦为弃子?”钱谦益的这句话再次刺中了王夫之的痛点。

他抬头望着窗外,感受着秋风带来的凉意,心中却更为沉重。

“或许,我还能为未来留下些许希望。”王夫之低语道,声音中透出几分坚定与孤寂。

他不再寄望于彻底改变这个世界,但他至少希望能为后人铺设一条稍微平坦些的道路。

钱谦益静静看着他,心中也生出几分感慨。

.

这几个月来,天下大局渐趋安稳,各地的整军任务也有条不紊地完成了。

李过、高一功、左梦庚、郝摇旗等将领,纷纷完成了手头的任务。

这个时候,该收编的义军已然归拢编制,该安置的营庄军户也都妥善安排,各自辖区的军政事务井然有序。

关内两京一十二省经过几个月的整顿,终于筹备出近六十万大军,这才促成了传闻已久的“南京大会”正式敲定。

毕竟,若手中没有足够的兵马,这个会议恐怕难以顺利进行。

朱慈烺和他的幕僚们对此早有默契,彼此心照不宣地明白,没有足够的武力作为后盾,这次大会根本无法让众臣心服口服。

因此,六十万大军的建立,成了他们筹划的重要筹码。

然而,六十万大军的数字虽可观,真正能用于一线作战的精锐却有限。

这其中,至少有二十万兵马是驻守城池的守军,或者是新收编的绿营兵、义军。

这些部队虽经过整编,但战斗力究竟能发挥几成,仍是个未知数。

大部分人马只是草草训练过的乡勇与农民军,与那些真正的精锐野战部队相比,差距甚远。

这片饱受战乱的土地,早已元气大伤,无法再支持大规模的高精度野战部队。

各地的军队虽然在名义上扩充了不少,但真正的战斗力却未必如人所愿,许多部队仅仅是补充了一些新兵,仍未恢复到巅峰状态。

尽管如此,朱慈烺仍充满信心,这六十万兵马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北伐与西征,无需内战便能完成扩疆拓土的计划。

“辽东的鞑子余部仍需剿灭,西北的套虏尚未完全降服,蒙古各部在北方虎视眈眈,外藩蒙古三部也不能轻视。”

李过策马而行,脸上带着几分轻松的神情:

“南边听说陛下对安南很有兴趣,已经派人打探那里的情报了。”

李过心中念念不忘的是蒙古与李家的宿仇,如今他一心想要征伐套虏,尤其是山西北方的蒙古部落。

对于这些外敌,他满腔仇恨,渴望一雪前耻,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更远的边疆。

高一功一旁冷笑道:

“安南算什么?据先生所言,安南本就是我中华的藩属,理应收复。

但陛下还打算组建水师去剿灭南海上的海盗?这就有些让人费解了。

广东要组建一支水师也罢了,福建已经有张名振的水师坐镇,长江还要再组一支,就为了那些跳梁小丑似的海盗?

与其费力在海上,还不如多养几万火枪兵和骑兵,用来应对陆上的强敌。”

高一功显然对朱慈烺的水师计划心存疑虑。

最新小说: 渣前夫,不孝子,我选痴心小狼狗 神临之后 西宫恨 大夏执线师 斩神:我靠武魂一样斩神 宗师?不好意思,我是修仙的 震惊!团宠神豪宿主是什么邪操作 车祸当天,封总在陪白月光庆生 老公的鱼塘好深啊 弟弟,你居然想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