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生存(1 / 2)

第291章 生存

郑芝龙此番前来原本是为了劝服李过,然而形势却发生了变化,几乎反倒是李过说服了郑芝龙。

而与此类似,郑森也在与张煌言的交锋中,几乎被对方的理据打动。

郑芝龙深知大势已去,心中已有避锋芒之意,只是还未彻底下定决心。

郑森和张煌言双方虽然言辞交锋,但最终都无功而返,各自带着亲卫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然而,令郑森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刚一回府,就得知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朱慈烺竟然已经派人来传话了。

“这么重要的事情,陛下居然只派了一个内侍太监来?”

郑森微微眯起眼睛,从冯澄世手中接过信,语气中透着难以置信的意味。

“那内侍,属下已经派人仔细打听过了,既然是他亲自护送信件,说明陛下对此事非常重视。”冯澄世拱手作揖,语气里带着一丝奉承。

郑森没有急着回复,只是迅速地浏览了信中的内容。

片刻之后,他脸上神情难辨,似乎没有明确的情绪波动。

冯澄世见状,连忙接过信,细细阅读起来。

“陛下的条件是给我们留下区区一万五千陆战兵,这数量根本不足以应对局势。即便保留全部水师,总计不过三四万人可战之兵。”

冯澄世看完信,也忍不住发表意见,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

“更何况,泉州和兴化之外的卫戍军队,其他州府的驻军都是朝廷安排的人手。若是有变故,咱们恐怕连预警的时间都没有。”

郑森皱起眉头,神情凝重,低声说道:

“陛下的要求确实过于苛刻,尤其是台湾,如今红夷盘踞,要拿下并不容易。”

话音未落,他的语气忽然转变,露出了一丝期待的光彩:

“不过,我听说台湾粮草丰足,若能攻占下来,或许能成为我们郑家在海外的据点,也能为大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补给。”

历史上的郑成功在南京之战惨败后,凭借在海战中对满清的胜利,重新巩固了自己在海上的优势,暂时稳住了局势。

然而,随着西南反清力量的失败,沿海地区——包括广东的惠州、潮州,以及浙江、福建一带——清军的防守逐渐加强,郑军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

粮饷问题更是成了挥之不去的困扰。

正是在这样极端困境下,郑成功听闻台湾盛产粮食,于是将目光转向了那里。

开辟新的抗清据点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维持大军粮草供应的关键,攻取台湾,已成他心中深藏的战略决策。

冯澄世读完信后,心情复杂,他眼见朝廷步步紧逼,郑家的处境愈发艰难,不禁试探性地问道:

“您看咱们该如何应对?陛下这封信的意思,难道真的是想逼迫咱们就范?”

郑森没有直接回答,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凝视着远方的海平线,心中百感交集。

他清楚,无论如何,眼下的局势已不容他再犹豫不决,无论是接受朱慈烺的条件,还是继续坚持自家的势力,都将影响未来的局面。

“台湾虽难攻,但一旦攻下,便是我郑家的新生之地。

再者,若能稳住台湾,朝廷那边也不敢轻举妄动。”

郑森低声自语,语气中透出一丝深思熟虑的冷静。

“将军说得对,台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若能顺利攻占,确实能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

冯澄世附和道,心中亦在权衡局势。

郑家养那么多兵,如今面临着的粮饷困局愈发严峻,而台湾,或许正是破解困局的关键一环。

郑森沉吟片刻,眼神更加坚定:

“陛下若真想逼我郑家低头,那我们便要在台湾立足,开辟新的根据地,以此应对朝廷的压力。”

冯澄世见郑成功森已下定决心,便不再多言,心中却在暗自筹划如何协助主公落实这番策略。

眼下的局势已容不得半点差池,一旦行动不慎,郑家的基业将岌岌可危。

郑森再次回到书桌前,提笔在信上简单批复了一句,便将信交给冯澄世:

“回信告诉陛下,郑家愿意配合朝廷的整军计划,但需保留足够的水师兵力以应对海外事务。

此外,台湾攻取事宜,我们会全力配合。”

冯澄世接过信,躬身行礼:“属下明白,立即去办。”

朝廷与郑家之间的博弈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无论是整军计划,还是台湾攻取,都是一次次试探与较量。

眼下虽然作出妥协,但未来的变数依然难以预料。

朱慈烺为何要保留郑家的军队,原因其实有两方面。

一是他不想轻易引发内战,朱慈烺深知,要对付辽东的满人,需要集中全力,不宜内耗;二则是,他打算利用郑家力量去收复台湾。

毕竟,如此庞大的军队若全数裁撤,遣散费用、安置土地等问题便足以让他头痛不已。

与其将这些人安置在内地,不如让他们继续为朝廷开疆拓土,为国家作贡献。

冯澄世对此事始终保持警觉,他劝说道:

“台湾的情况仍需进一步了解。据属下打探,台湾的境况与传言不符,粮食资源更是匮乏。

而且,既然陛下愿意将此地让给我们,说不定真有什么隐患。”

冯澄世的提醒显得十分谨慎,他怀疑朱慈烺主动出让台湾可能另有深意。

郑森听后并未回应,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朱慈烺开出的条件虽然苛刻,却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朝廷同意他保留水师,但战兵、马军和火枪火炮部队必须削减一半。

此外,郑家能直接控制的地盘也仅限于两个府,驻军范围受限。

“再等等,再等等李过和我爹他们的消息吧……”郑成功低声自言自语,眼中透露出几分犹豫与无奈。

朱慈烺当然清楚,当前这种划分势力的方式并非长久之计,无法彻底解决反清战争遗留下来的复杂问题,但这是他在当前形势下能采取的最稳妥的选择。

至少,外敌当前,他的威望足以让内战的爆发推迟几十年。

最新小说: 穿越之在大秦扯虎皮 况总,太太今天也不想复婚 失忆后专心养崽被渣大佬追上门来 修仙女海王,男主们由我来拯救! 斩赤红之瞳,鲜血即货币 终焉之时:我为旧日古神! 天道不公,我在魔道当祖师 大嫂不想当牛马,狂虐渣渣老公 快穿:那个女配超强 渣前夫,不孝子,我选痴心小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