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仓皇失措,甚至连指挥官的呼喊也无法让他们重新集结,恐惧如潮水般吞没了阵列。
刘斌与麾下将士牢牢占据着这座小山的高地,借助地势优势形成天然的防线。
夜色如墨,刘斌冷静地指挥着士兵们保持阵型,伺机而动。
山顶之上,火枪兵轮番射击,火光与硝烟接连不断。
清军的攻势被一次次阻挡在山腰,几轮齐射下来,清军损失惨重,山坡上已经留下了几十具绿营兵的尸体。
看到战局不利,清军最终不得不退回山脚,暂时放弃了进攻。
但撤退的清军也未曾完全放弃进攻意图,他们在山脚重新列阵,形成防御姿态,等待着进一步的指令。
山顶的明军也没有轻举妄动,刘斌意识到清军虽然受挫,但未必会就此撤退。
他扫视一眼手下的士兵,个个神情坚毅,他们正处于与敌人的对峙中,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关齐福等火枪兵也在重新填装弹药,熟练地用火药填装火绳枪,一边紧张地望向山下的清军。
他们手中的火绳枪威力巨大,但使用周期长,因此每一次射击都极其宝贵。
关齐福心中渐渐平静下来,眼中闪烁着一丝决心。
两军的意外遭遇彻底打乱了清军的偷袭计划,尤其是刘斌已提前发射信号弹,向石门关报信。
如今,即使巴明再想发起偷袭,也已失去先机,白费力气而已。
毕竟,清军的前锋仍在距石门关五六里之外,现有骑兵数量不足百人。
即使巴明立即调集大军从两岸的平坦谷地极速行军,等到石门关下时,陈福恐怕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
想到这里,巴明心念一转,当机立断,他立即派出哨马四散侦查,确定周边的动向。
眼下,他对战场的局势还知之甚少,只能确认后方出现了一支人数不多的明军,但他们战斗力极强,显然不是寻常之敌。
“传令!让硕赛率部停止前进,立刻在前方山谷依据地势布防,严防明军主力突袭!”
巴明心中权衡,眼下局势未明,他宁愿错失战机,也绝不贸然冒险:
“还有,让万明速来见本将军。若有任何异动,拖延不前,立斩不赦!”
片刻之后,沈忠便从东面策马而来,见到巴明,翻身下马,抱拳禀报道:
“将军,奴才已派人勘察清楚,后方山顶确有一支明军,人数约在百人左右,奴才已经将他们团团围住,这支明军插翅难逃。”
巴明微微皱眉,若有所思地问道:
“附近还有其他明军的踪迹吗?总不会仅是巧遇吧?”
“将军,奴才赶来时,暂未发现其他明军的活动迹象,这确实有些蹊跷。”沈忠不禁也感到疑惑,顺着巴明的话继续说道。
巴明沉思片刻,斟酌道:
“只有不到百人的话……沈将军有把握在一个时辰内彻底歼灭这支明军吗?”
沈忠的眼中闪过一丝狠意,沉声答道:
“请将军放心,给奴才一个时辰,必定将此小股明军彻底歼灭,绝不留任何活口!”
巴明听罢,满意地点了点头,但他的眉头依然微微锁紧。
敌军虽少,却胆敢深入清军后方,这分明是一支敢死之师,行动诡异,难保不另有阴谋。
想到这点,他又严肃地补充道:
“要尽快清除干净,确保不留任何后患。若稍有异动,立刻回报!”
沈永忠点头领命,带着一股杀气策马离去,准备按王爷的吩咐彻底围剿山顶明军。
此刻的巴明却无法轻松,山中的夜风带着一丝寒意,冷冷地吹拂在他的脸上,仿佛预示着接下来这一夜的波澜不平。
他深知,这小股明军不可能毫无缘由地出现在此地,定是有更深层的意图,甚至可能是诱敌之计。
但眼下他无法轻举妄动,只能小心应对,静观其变。
清军在巴明的指令下迅速在山谷布防,士兵们紧张地盯着四周,唯恐明军主力忽然出现。
巴明心中反复盘算着各种可能,思绪如箭,飞速运转。
眼下局势未明,他既要防备明军主力伏击,又需谨慎处理这支后方的明军,稍有差池便可能全盘皆输。
忽然,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打破了夜晚的寂静。
一名哨马急速奔来,翻身下马禀报道:
“将军,发现山间小道有疑似明军的踪迹,人数未明,但似乎有埋伏之嫌。”
巴明的心头顿时一紧,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各式策略。
山间小道并非主道,但地形复杂,若是伏兵,清军在此地势必难以施展。
冷静片刻后,他眼神坚定,对传令兵沉声道:
“立刻传令前线布防的将士,密切关注四周动向,严防明军埋伏。与此同时,加派人手继续搜查山道,务必确保两侧山坡安全!”
他意识到,眼前的明军不过是牵制力量,真正的威胁可能还未露出水面。
眼下需步步为营,既不能疏忽这支小股明军,又不能被轻易牵着走。
巴明心中暗自警惕,命令下达之后,他并未轻举妄动,而是选择观察形势再作判断。
清军在各个要道布防,层层加固,士兵们屏气凝神,严阵以待,仿佛随时准备迎接未知的战斗。
这时,一名侍卫低声说道:
“将军,若是敌军有伏兵,依我看不如用火攻试探,若有动静便可一探究竟。”
巴明轻轻点头,思忖片刻后吩咐道:
“就按你说的,传令沿山道布置火源,若有异动便即刻引燃,迫使敌军现身。”
夜色渐深,明清两军各怀心思,彼此试探,不敢轻易交锋。
山道上的每一声风动草响都让士兵们神经紧绷,战前的宁静中似乎酝酿着某种肃杀气息。
巴明再度环视战场,确认各部已按命令布防。
他心中依然充满疑惑,但无论如何,他不容许一支小股明军搅乱他的计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