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等他发出指令,眼前的局面却突然变得更加糟糕。溃散的骑兵潮水般涌向他,前方的指挥部已经无法控制,连带着赫尔木也被这股混乱的浪潮吞噬。
此刻,他终于意识到,局势已经完全失控。赫尔木的心头瞬间涌起一股难言的怒火,他握紧了马缰,想要重新振作,但周围的骑兵已经被恐惧和混乱笼罩。原本精心组织的八旗骑兵,此刻仿佛一团散沙,根本无法再组成一个有效的阵型。此时,赫尔木深知自己再不做决定,就将彻底丧失控制。
他咬牙决定,带着身边的十几个巴牙喇和几十名骑兵,选择撤退。继续与敌军对峙只会白白送死,不如转身撤退,找机会重新组织力量,保存实力,等待下一次反击的机会。
然而,令赫尔木感到意外的是,明军并未像预期的那样乘胜追击,反而在明明已经占据上风的情况下,选择了止步。
明军并未果断推进,反而留给了赫尔木喘息的空间,这一切似乎都与多尔衮的预想相悖。原本以为一旦诱敌深入,便能一举包围并消灭敌人,但现实却狠狠打了多尔衮的脸。
多尔衮站在军帐内,目睹了赫尔木狼狈撤退的场面,心中怒火腾腾。他本是想通过诱敌深入的策略,打个漂亮的战役,然而,结果却是自己的兵力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连基本的反击都无法组织。
怒气填满了他的心头,愤怒、懊恼、甚至有些许的羞耻感席卷而来。但他并不急于发泄这些情绪,因为他清楚,眼下的情况需要一个冷静、理性的决策。
不过,当前的多尔衮并非单纯因为失策而愤怒,而是因为他对自己手下的两万八旗骑兵充满了极大的自信。他本来充满自信,只要这支骑兵展开近身战,明军根本不可能挡得住。
尽管明军的实力确实很强,防御也异常严密,但他始终坚信,凭借自己这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骑兵队伍,敌人再强也不过是一块硬骨头,终究能被他一举粉碎。然而,眼前的局面却令人焦虑。
赫尔木的撤退并非他所预想的那样顺利,也许明军的主将已经识破了自己的计谋,又或者是因为明军的指挥官对八旗骑兵的野战能力产生了足够的畏惧,因此选择了不追击。
这种情形,显然让多尔衮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
毕竟,这并不是单纯的骑兵对抗骑兵的较量,明军的应变能力以及对战局的掌控能力,也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对方。
但多尔衮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深知,战争的胜负并非全凭一时的阴谋计策,而是要依靠实力来压倒一切,面对敌军的防线,他相信自己绝对的兵力优势能够最终获得胜利。
他轻蔑地笑了笑,对赫尔木的失利并未表现出过多的关切。随后,他转身指示手下,要求立即开始行动。
他的命令很简洁,也很直接:五个甲喇额真统兵,立即出击,围攻明军,务必一举突破敌人的防线。这一次,多尔衮不再犹豫,他决定给敌人一个彻底的打击,亲手拿下这场战役,结束目前的混乱局面。
赫尔木虽然狼狈撤退,但他深知,当前的局面不仅仅关乎他自己的荣辱,甚至关系到整个清军的战局。
尽管眼前的失败让他有些气馁,但他并没有放弃,撤退并不代表战斗的结束,而是暂时的调整和重整,只有在合适的时机,重新集结力量,才能够再次向敌军发起挑战。
但多尔衮的计划则显得更加直接和无情,在他的心中,这一场战斗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他相信,凭借自己的骑兵力量,围攻这支明军的防线,将是一次毫无悬念的胜利。
他不再理会眼前的任何细节,直接下令三面包围,力求一击制胜。清军的攻势如同猛虎下山,雷霆万钧,阵列中,除了主力部队的千余包衣兵和数千八旗骑兵外,还有更多的包衣兵以肉盾的形式充当先锋。
明军阵前,朱慈烺冷静地凝视着清军的前进,内心却掀起了波涛。眼下,他正处于极为艰难的局面中。
清军的阵形,犹如铁壁般逼近,而自己的军阵虽然在兵力上看似占优,但在面对骑兵的冲击时,却显得十分脆弱。特别是清军那一万五千多包衣兵,虽然战斗力较弱,但却足够充当“肉盾”,为后续的八旗骑兵提供掩护。
他们的进攻并不是为了直接击败明军,而是为将清军骑兵引入合适的距离,最终在明军阵地前展开致命一击。清军的目标清晰,那就是通过不断的试探、骚扰,迫使明军阵地暴露出弱点。
正因为如此,朱慈烺下令将所有的火力集中在前方,以密集的火力压制包衣兵的前锋,阻止他们过于靠近。
然而,尽管明军的火力一度占据上风,清军的数量和压力始终如阴影般存在。清军的真正目的是引敌深入,为后续的决战铺路。
包衣兵在前方,四千八旗骑兵在两翼支援,整个进攻阵形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藏杀机。就在明军精疲力竭之时,清军似乎毫无畏惧,继续以包衣兵为先锋,逼近明军的阵地。
清军的每一轮进攻,都如同急风骤雨般,狠狠地击打在明军的防线之上。虽然明军一度占优,但面对清军如此猛烈的攻击,他们只能不断调整阵型,分散火炮、火枪兵和弓箭手,试图加强对清军攻势的抵挡。
明军阵中的骑兵虽然数量不少,但在面对清军骑兵的压迫时,已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两翼的数千明军骑兵,本应在此时起到掩护作用,但如今,他们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战力,反而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火器支援,逐渐成为清军骑兵的突破口。
若没有强力的火炮和步兵支援,仅凭这数千明军骑兵,很难在这片开阔的战场上与清军的骑兵展开有效对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