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朝鲜王:葱!层!
【崇祯六十六年,西元1693年,李氏朝鲜国王迫于明廷强权,加之朝鲜内部对明朝多有归属感,平日更以大明内藩百姓自居,于是朝鲜王遣使入明,向京师相府呈递内附国书。】
【是年,丞相奏明天子,以天子之名接受朝鲜内附!】
【是年,丞相以其地建“朝鲜布政使司”,并以吏部右侍郎“宁不凡”担任首任“朝鲜布政使”,为朝廷治理其政!】
【是年,朝鲜王封闭府库,整理户籍,待“朝鲜布政使”宁不凡抵达王京之后,便携妻子近臣渡过鸭绿江,恭恭敬敬地前往京师接受改封。】
【是年,丞相以天子令改封朝鲜王李氏为“归明国公”,于京师为其修筑府邸,并赐银百万两,以彰其功!】
【统治朝鲜近三百年的李氏朝鲜,正式宣告灭亡……】
【但即便如此,执掌大明最高权力的“丞相”周良犹不满足,于是再度对外扩张!】
【崇祯六十七,西元1694年,丞相又以倭国关白“丰臣秀吉”曾于万历年间侵朝之事为由,责问倭国!】
【倭国:what can i say?】
【倭国觉得自己很委屈:当年入侵朝鲜的明明是丰臣家那伙人,关我德川家什么事?!】
【丰臣秀吉死了都快一百年了,他家政权也倒台快一百年了,这仇怎么还能给咱德川幕府算到头上?】
【况且,咱德川幕府就是从丰臣家夺取的权力,真要硬算,那咱也应该是帮大明报仇了,算是大明的恩人才对啊!】
【哦?是吗?】
【你无所谓:反正这仗是必打的,开战理由可以随便找,管它离谱不离谱……再说了,至少我这个开战理由还勉强算是引经据典,没给倭国来个“有一名大明兵卒在倭国走失”这种理由,那就算好的了……】
【于是乎,你很快就抽调了一万名锦衣卫备战!】
【崇祯六十七年,你着令新任的锦衣卫都指挥使“虞安民”,以及锦衣卫同知“高义明”、“陆忠诚”这三人为伐倭主帅,领一万锦衣卫出征倭国!】
【……】
【关于伐倭之事,虽然在实力方面是十拿九稳的,但朝廷中也不乏有人表示担忧:昔元朝之时,元世祖忽必烈也曾想东征倭国,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元军次次惨败。】
【这当然不是元军打不过倭军,而是因为元军属于劳师远征,战斗力本就比平时低,再加上东征渡海的时候遇上了风暴天气,导致渡海的大船被风暴刮翻了不少……这些事情,使得元军在兵力、士气、后勤等各方面都套上了debuff。】
【以至于双方还没开打呢,元军就已经快炸了……】
【朝中所担心的也正是这个:万一咱家大军也碰上风暴天气怎么办?】
【毕竟大家都明白,想在这个造船技术和航运能力都还不成熟的年代,发起一场跨海灭国的战争,那是极其艰难的!】
【甚至别说打灭国之战了,光是简单的来去一趟,那都是有翻船风险的!】
【这要是大军在半路上翻了船,就算人均阿斯塔特,恐怕也得淹死在茫茫大海里……】
【于是有官员向你表达了担忧。】
【而你却笑了笑:放心,早就考虑到了!】
【你对远征的风险当然心知肚明,若大明的军队还是凡人的话,那无论装备多少洋枪洋炮,其实都不保险……在那种情况下,你绝对不会冒险伐倭。】
【但现在不一样,大明已经完成了军队改革,往日的凡人军队彻底化作了历史云烟,取而代之的是身具神力的锦衣卫!】
【这帮人既能刀枪不入,又能水火不侵,连饥渴和疲惫也能克制极长的时间,所以只要不是过于极端的自然环境,那就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战斗力。】
【就算真翻了船,他们大部分人也能活着游到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