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防寒衣物与移动光源
六人回到基地的时候把其他人都吓了一跳,主要是陆雨宁这形象看起来多少有些惨。
因为主要是内伤,陆雨宁只能简单处理处理了一下,随后倒头就睡了下去。
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虽然还是很疲惫,不过他们计划尽快出去探索,所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除了防寒之外他们还要想办法做一个夜灯。
防寒服其实很好弄,之前他们也已经考虑好了,也就是羽绒服,这也是他们收集羽毛的目的。
材料则是蜘蛛丝和羽毛。
首先将羽毛处理均匀,然后用蛛丝做出衣服形状,再把羽毛灌进去。
传统的羽绒服制作方法是要先把外壳和衬里先裁剪成相应的形状和大小,然后进行缝纫。
这过程中要将羽毛一点点填充进去。
不过这过程对他们来说比较难,首先是裁剪形状难以精确测量,而且还要缝制,显然他们现在没有这个手工能力。
所以干脆直接用异能生成完整的羽绒服外壳,最后再往里面填充。
填充方式要另辟蹊径,利用蛛丝的粘性,将羽毛粘上去。
其实就是将缝制的工作替换成粘黏,这是个需要耐心的工作。
所以最终是陆雨宁负责精度比较到的羽绒服外壳制作,其他人则是负责粘羽毛。
羽毛填充的差不过之后再将内衬也用蛛丝粘上去。
看似简单的工作,众人报废了好多材料才弄出了一套比较像样的衣服。
不过看起来依然是粗糙无比。
最终的难点有两个,第一是依然是尺寸问题,包括衣服本身的尺寸和衣服的衣袖和其他部分的比例。
最后陆雨宁想了个办法,先做用木头拼接做一个差不多大小的模型出来,各个部件可以先测量好。
这样最终根据这个尺寸来做就简单多了。
第二个问题则是蛛丝做的外壳很容易黏连在一起,主体还好,主要是两个袖子,只要粘上就基本报废了。
最终由于报废率太高了,不得不换一种实现方式,就是袖子和衣服主体单独做,最后再利用蛛丝的粘性将两部分粘合在一起。
改成这种方式后,成功率直线上升。
陆雨宁将做好的第一套羽绒服穿在了身上试试,保暖性异常的好。
当然想在冬天只靠这个御寒,还是有些难的,之后肯定还要弄些内衣出来。
不过目前这个羽绒服的保温效果暂时够用了。
众人有些稀罕的都穿上试了试,总体还是有些问题,大家也都提了些意见,最终好评度还是比较高的。
第二件羽绒服做出来后,陆雨宁优化了一些问题,比如将袖口和衣领磨平,以及连接处不够灵活,用绳子代替衣服的拉链等等。
改良之后果然是舒适了很过。
按照这个模版,众人一共弄了10套出来。
他们身上的衣服,已经差不多穿了快两个月,有新衣服穿大家都是非常高兴。
陆雨宁稍微歇了一会,就准备另一个制作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