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楚国晋级为大楚帝国,领土疆域总面积由原本的831万平方公里,进一步增至888.3万平方公里,这是官方宣传的一致口径。
增加的部份,包括新征服的世界第六大岛屿苏门答腊岛43.4万平方公里(注;原本未统计),以及爪哇岛13.88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都是人口稠密的精华地区。
楚国的总人口也因此增长到1.12亿规模(注;原本该地区1700多万土著人口未纳入统计范围,数百万向外输出的土著妇女成为华人家庭成员,则被统计在册),成为总人口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列强,略多于沙俄帝国。
第二次东印度群岛战争从爆发直至结束,对人口庞大的大楚帝国而言,仅是局部的影响,且偏向于正面。
在这场对外扩张殖民战争中
由于整场战争仅持续了两个月,呈现规模大,烈度高,时间短的特点。共计消耗战争经费7340余万银洋。
战争中,楚国远征军伤亡1.33万人,其中阵亡3406人,远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新增的领土,扩展了大楚帝国倾销工农业产品的市场,缓和了国内男女比例失调的危机,彻底奠定了南洋霸主地位。
通过输出大量土著妇女等举措,变相的筹集到了巨额资金,用于战争经费和战后重建,这进一步推高了对工农业产品的需求。
再加上南非战争的巨额需求,大订单依然雪片般的飞来,形成了旺盛的需求市场。
仅第一季度
楚国就收到了总额高达3161万英镑的物资订单,内容包含7.2万头肉牛,140万只羊,上百万吨精制面粉,上百万套单兵牛皮装具,数量惊人的钢铁产品和水泥,以及大量,橡胶,烟草,棕榈油,货运汽车,武器弹药等需求。
几方因素迭加,造就了20世纪初,大楚帝国工商业快速增长的基础。
第一季度的经济成长高达11.7%,这是近十几年来的高点,单季钢铁总产量超过百万吨,全都是突破历史的数字。
尤其是刚果河殖民地工商业发展,受到南非战事的强力需求刺激,出现了原地腾飞的爆炸性增长,吸引了大量华人资本前往西非开设工厂,兴办商行,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仅钢铁产业
就有七八家合股的民营钢铁厂申请建设,无一例外的获得批准,动作快的已经在地皮上大兴土木,从英国引进的钢铁厂设备也将在年内陆续到位。
还有一些水泥厂和数量更多的食品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皇帝郑国辉心里清楚
这只是受到战争需求驱动的虚假繁荣,当狂潮退去,将有大批的弄潮儿被拍死在沙滩上。
可这就是自由市场的内在逻辑,政府只管税收,商人投资的市场风险与收益并存,概由自负。
这些年来
大楚帝国本土的一些产业发展就有些过剩,市场竞争愈发的激烈,很多企业纷纷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
这时候爆发的第二次东印度群岛战争,让很多濒临困境的企业找到了出路,简直犹如救命稻草一般。
如今新的占领区遭受战争的蹂躏,楚国皇家陆军还在组织针对性的清剿作战,分区划片,严禁土著人口流动,对外输出大量年轻土著妇女。
这一切,都对原本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粮食产量的大幅减少,必然导致食品供应出现缺口,很多留守土著村庄的原居民非老即小,可能在即将到来的饥荒中大量死亡。
一边是大量土著男性被编入苦役,年轻妇女向外岛输出,农业生产力量极度匮乏。
一边是农田成片的撂荒,这是新旧秩序转换中的阵痛,曾经在大楚帝国征服的殖民地中无数次的出现。
毁灭中孕育着生机,森林大火过后是嫩芽新发。
战后的爪哇岛必然要经过痛苦的洗礼,才能够焕发新生,这是民族融合的必由之路。
以奉天城新址建设为代表的一大批城镇,都需要大兴土木建设,所需的食品,建筑钢材,水泥,货车,日用百货和其他生产物资,为楚国本土的企业带来了无穷商机。
大楚帝国通过大规模的向本土五岛输出土著妇女,变相的收拢了巨额社会资金,用于支付战争销和城乡重建的经费,大规模建设业已经全面铺展开来。
新的道路,桥梁,码头和城市建设的计划纷纷呈递上来,巨额资金如流水般哗哗的淌出去,在占领区将形成新的建设热潮。
数量高达两三百万的爪哇劳工,分散在占领区各地的建设工地上。
建设强度之高,建设项目之多,建设范围之广为大楚帝国有史以来所仅见。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已经正式颁布御旨,楚国本土扩展为七岛,分别是海南群岛,宿雾群岛,通州群岛,香格里拉群岛,苏门答腊群岛,加里曼丹群岛和爪哇群岛,几乎囊括了整个南洋地区。
国力达到一定程度,大楚帝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已经具备了世界大国的恢宏气象。
到了6月,北方传出噩耗。
因为自身利益受损,多国列强武力入侵神洲,慈禧老佛爷下旨对万国开战,华夏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幕发生了……
直到年底的这段时间
大楚帝国一直专注于国内事务,内阁总理事务衙门进行了重大的行政调整。
原港口航运及交通部改制为交通部,商务和文化部改制为商务部和文化部,增设帝国宣传部,增设陆军部和海军部,进一步理顺大楚帝国政府职能。
尤其是近年来
逐步放开的文化市场,涌现出属于百计的通讯社,杂志,报刊,新闻社和图书出版社,新兴的广播和电影事业迅速发展起来,对文化领域是一次颠覆性的改变。
为了强化政府管理,很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的高级机构,对海内外统一宣传口径,指导文化产业以服务大楚帝国利益的正确途径去发展。
帝国文化部和宣传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增设的皇家陆军部和皇家海军部也是水到渠成,强化对军队的统驭。
至20世纪初
大楚帝国皇家陆军已经发展到一支员额35.4万官兵,拥有19个远征师编制,32个独立步兵团和上百个营级要塞防卫力量世界级强军,拥有对海外武装干涉的强大能力。
大楚帝国皇家海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员额23.6万官兵,拥有19艘主力战列舰和数十艘巡洋舰的海军力量,具备远洋主力舰队决战决胜的强大海上力量。
守护着帝国812.3万平方公里广阔疆域,是维护大楚帝国利益的急先锋,也是对外展现帝国力量的大国重器。
基于更全面统辖武装力量的需求,增设陆军部和海军部实属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