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安南部的群山中,不但蕴藏着世界级铜金矿,还有丰富的煤,铁,锌,锡和铝土矿资源。
在这些矿场陆续开发后,新西安迎来新一轮爆发性的增长。
炼铁厂,轧钢厂还有多达数百家下游加工厂纷纷落户于此,工业大发展带来的是更强的人口聚集效应,使得城市规模迅速膨胀。
在1902年,新西安位列大楚帝国第七大城市,相较于20年前的城市排名前进了两位,从原本的第9位递增到第7位。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西安城市发展的迅猛。
大楚皇帝郑国辉看的多了,倒也没有表现出惊讶的神色,只是颇为赞许的勉励香格里拉总督府及新西安府一干官吏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这里的大农场,大楚皇帝郑国辉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农机联合作业。
恰逢夏收季节
广阔的田地中金色麦浪翻滚,农人正在忙碌着,将夏收的稻谷颗粒入仓的丰收场景,这让他大为满意。
距离新西安41公里外的宁远县下面乡村里,农田中稻谷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正是第二茬稻谷收割的时候,
田边的土路上
大楚皇帝郑国辉和一众大臣随员们都站在浓密的树荫下,观看农田收割作业的场景,指指点点的议论着。
“在你们县里,这样规模的农庄多不多?”
“回陛下的话,此等超过3000亩规模的私人农庄,在我们县里共有37户。基本上都是各村的乡绅大户,在县里也是有排面的人物,大部分都有曾经从军的经历。”
“哦,这一户也是吗?”
“回陛下的话,这一户农庄的主人姓施,大名叫做施阿全,早年间是远征第六师的军士。曾经参加过远征澳洲的战役,立下了不少功勋。这些年积累下来,才有如今的农庄规模。”
“原来是第6师的老兵,朕的印象中,当初不是大都安置在澳洲了吗?”
“回禀陛下,这个是施阿全当时已经成了家,有了妻儿。而且他本人没什么文化,更不会放牧牛羊。所以没有留在澳洲,就选择返回帝国安置,最后就定居在本地了。”
“嗯,从这个角度来看,殖民地部配合军方安置退伍官兵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在询问过本地官员后,给与了较高评价。
金色的稻田里
几台拖拉机犹如在海面上行驶的小船儿,所过之处,成熟的稻杆纷纷倒地,速度既快又好。
后方跟随的劳作者,就将这些收割的稻子捆扎成一捆捆,就这么留在田野上。
等到后方的手扶拖拉机到来的时候,再将这些稻捆装上车,一直装到有那么一两人高,这才拖运回去。
拖运回去的稻捆放在脱粒机中,将沉甸甸的稻穗打下来,然后运到打谷场去晾晒,筛选,最后装袋,集中起来运到米厂去加工。
若缴纳赋税的话,这些装袋的稻谷就可以了。
仔细的观察
当地乡村规划的都较为齐整,这也是大楚帝国农村的特色。
从建国之初
大楚皇帝郑国辉就对农村的规划做过专门的批示,基本的农户宅基地按3分地规划,要求前有菜地,后有牲口棚和草料棚,单独的早厕。
因地制宜规划村“十字路”“y型路”“h型路”不等,宅基地沿路边设置,前庭后院,互不干碍。
本村有钱的乡绅富户,可以多占有几块宅基地,只要掏钱即可。
在各地的村子里
当地的乡村富户,大多是本村有名望的乡绅,房屋修的格外气派。
相比之下,普通农户的房屋就逊色多了。
在新西安周边的各县中,重量依然是大头,这里是著名的稻米产地,甘蔗,油菜,玉米,小麦,白薯等农作物的产量很大,是对外输出的重要产品。
在这夏收的农忙时节,
惩戒总署管理的苦役营和矿山劳工,全都放下手中的活计,成批的进入各地的乡村帮农,获得一些粮食补偿。
这一方面补充苦役营中粮食的不足,另一方面解决了农忙时期劳动力短缺问题,帮着抢收抢种,是双赢的结局。
这在农业机械不发达的时代,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助力,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农忙中来。
在眼前这片广阔的稻田中,就有几十名苦役犯在田间忙碌,将拖拉机收割的稻谷打成捆,然后装运上车。
一般来说
这阵子夏收农忙,都是惩戒总署的人领着几百名苦役犯抵达村子,然后村子里各家各户按照需求,领着一些苦役犯回去干活。
惩戒总署的人就住在村上,由村上好吃好喝的供着,主要负责监督和管控,防止苦役犯逃脱或者犯下一些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