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说了用不了这么多,可人家根本不听,放下木料就走,根本不提还不还的事情。方唯解决了大家吃饱饭的问题,一点木料算什么?
方平赶紧挨家挨户去说,说家里的木料已经用不完,请大家不要再送了。
一件小事,却可以看出来方唯的威望有多高。
“三哥,我们来打下手。”
郑虎等人跑过来帮忙,农村的孩子,一般什么活都会干点。
即便是没有木工手艺,还能出一把力气。
方唯也不赶进度,兄弟俩慢慢打磨,连带着木工手艺都有所进步。
“大哥,你的手艺到底是跟谁学的?”
方唯的手艺是大哥传授的,但大哥的手艺从哪里来的,他从来都不说。
趁着这个机会,方唯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一个老木匠,那几年你在学校读书很少回来,所以不知道这事儿。”
方平明显不想说太多,方唯也就不再多问。
兄弟俩的手艺倒过得去,又不追求工期,精雕细琢之下,做出来的家具还不错。
“大哥,你以后完全可以凭手艺吃饭。”
方唯开了一句玩笑,他只知道大哥离不开土地,只有种地才会让大哥感到踏实。
而他自己,同样也没想过要当一名手艺人。
打好了几样家具之后,家里的木料还剩下不少。退又退不回去,兄弟俩一商量,方唯就建议给村里建一个井亭。
郑先发知道此事以后很支持,四根立柱的木料以及瓦片等人材料,都是队里出的。
设计造型自然是方唯的手笔,前世他见过不少风格各异的【井亭】,随便选一种就是了。
开工的时候,社员们都主动过来帮忙,就连安置人员都来了七八个。
人多力量大,一座朴实无华的【井亭】很快就建好了。
【井亭】坐落在村里最大的水井处,俨然成为了村中的一个景点。实用价值也有,起码能起到挡雨的作用。
忙忙活活之中,时间就过得特别快。
一转眼就快过年了。
村里杀了两头大肥猪,给社员们分猪肉。
安置人员因为没多少工分,所以这一次就不按工分算,每人分到了1斤肉。
社员们要多点,每人能分到一斤半左右的猪肉。
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过年的气氛比头两年要浓烈很多。
头两年是年关难过,而眼下都不愁吃喝,心情自然也不一样。
田桂早就买好了布,年前抽空请人给家人都做了新衣裳。
方平则给老岳父和二妹送了一些大米过去,另外每家还还给了一只鸭子。
两边也有回礼,总之这个春节还是蛮有期待的。
“小秀才,明年公社会给咱们500只小鸭子,队里现有的鸭子该怎么处理,你有没有想法?”
郑先发找到方唯,和对方商量队里的鸭子处理方案。
鸭子都长大了,继续喂养也没有必要,毕竟整个冬天都得消耗饲料,反倒不如明年开春重新养一批小鸭子。
他自己能做决定,但还是要尊重方唯这个“鸭司令”嘛。
“适当的留几只,其余的给社员们分了吧。原则上每家分一只,人口少、工分少的家庭,可以两户人家凑一凑,每家半只也行啊。”
方唯马上提出了分配方案,还是按照工分进行分配。
五保户几人凑一凑,工分少的家庭两户凑一凑,至于安置人员也不好一点都不给,17个人一共可以分4只鸭子。
这次都要计算工分,安置人员没有工分那就先挂账,总归是要扣除的。
方唯趁着年前去赶圩,除了自己留下的两只鸭子,其余的都拿去卖了。他个人养不了太多的鸡鸭,以后最多就是养三只鸡三只鸭,就这还是郑先发特批的。
他的个人存款超过了400元,有460元之多。
不枉他辛辛苦苦了一整年。
郭永清以及蒋玉玲、蒋玉芬姐妹,陆续到村里来过。
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买一些年货,城里的供应有限,也只有到农村还能搞到一点好东西。
方唯帮他们搜罗了一些鸡蛋、干菌子、红薯粉条、糯米什么的,这些东西已经让他们很满意了,也不会再有什么奢求。
大年三十。
方唯去把关崇阳接到了家里,大家一起吃团年饭。
年夜饭很丰盛,除了【炒血鸭】还炖了一只老母鸡。
鸡汤里有干菌子、红薯粉条,涛涛和婷婷闻着香味就开始流口水。
另外像【炒腊肉】、【八宝饭】、【粉蒸肉】、【酿豆腐】都有,再加上一些素菜,摆了满满一大桌。
除了小孩子,就连田桂的面前都放了一碗红薯酒。
祝大家元旦快乐!
求订阅!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