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辞此前是听过百味居的戏的,原本还以为这次听到的戏会和上次如出一辙,没想到这说书人竟然讲了一出全新的故事——《狐狸与书生》。
案板一响,“啪”!
“在西南边陲,书生郑子安,性纯善,家贫而志于学。一日,赴城中书肆,归时暮矣,误入山林僻径。
林深雾浓,鸮鸣狐啸,子安心惧。忽有灯火现于林畔,趋而视之,乃一茅庐。扣门数声,一女子应门而出。其容绝美,风姿绰约,眼波流转间,情思脉脉。
女子见子安,浅笑曰:“公子迷途至此,夜色已深,恐有凶险,不若暂留寒舍。”子安见其言善,遂入。屋内陈设简陋,然清幽雅致。
言谈间,子安知女子名唤红玉,独居于此。是夜,子安宿于茅庐,梦一老者,怒目而斥:“此女乃狐妖也,速离此地,否则性命难保!”子安惊起,汗流浃背。
晨起,子安视红玉,犹疑不定。红玉似有所觉,凄然道:“公子莫非信梦中之言,嫌妾身是妖邪?”言罢,泪盈于睫。子安心软,遂留......”
听到这里的时候,姜煜还觉得索然无味,原以为不过是另类的才子佳人,却不想突然来了反转。
“某日,子安归,见一黄袍道士立于门外,谓子安曰:“狐妖祸人,汝速与之断离,吾可助汝除之。”子安拒之。
道士怒,作法欲擒红玉。子安以身护之,然法术无情,子安受伤昏厥。红玉大怒,现狐形,与道士相斗。终驱道士,然子安伤势沉重。
红玉泣曰:“妾身累君至此。”遂取内丹哺于子安。子安醒后,红玉已不见矣。
子安四处寻觅,终不得。自此,子安发奋读书,冀有所成,以报红玉之情。数载后,子安金榜题名,然心中犹念红玉。
数年后,子安迟暮,归乡途中,遇一窈窕女子行于道旁。子安视之,女子乃红玉也。”
故事说的就是狐妖与人相恋,可是最终被拆散,多年以后两人还是相遇了,但此时书生已经是一个迟暮的老人,而狐妖还是一如从前一般貌美。
听众们你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故事,向来要挟在他们的观念里面都是害人的东西,没想到也有好妖,
众人的表情也从一开始的美好,变成愤愤不平,又变得悲伤,之后又变成了开心,后面也不知道要变成了什么样的心情了。
楼下有人大喊:“那郑子安最后到底有没有和红玉在一起啊?”
王晓自然是毫无知晓,本来刻意写出这样的结尾,便是为了将观众的胃口高高吊起。别说是台下的观众了,就连王晓自己,也在心底思忖着他们最终是否还会走到一起。
“那红玉本就是妖,青春永驻,容颜不老,可郑子安却已然变成了垂垂老者,他们又怎能在一起呢?这岂不成了‘一树梨花压海棠’?实在是可惜,可惜啊!”人群中,已经有人不住地摇头,断言他们之间再无可能。
然而,有人觉得不可能,自然也有人坚定地认为能成,“为何就不能在一起?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又何必在意容颜是否改变?”
“哼,你说得轻巧,那换做是你,能对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下得去手吗?”有人满脸嘲讽地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