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size:16px">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此乃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诗作,当时他因参与了永贞革新失败,对朝廷之外得罪了四方藩镇,於後g0ng之中更触犯了内廷宦臣,这场仅坚持了一百八十天的改革运动,却让这位出身於河东豪族门阀,堪称一代伟大文豪及思想导师的他,亦无可避免被罢黜远谪,直至地北天南、边陲偏乡,从此永远离开权力的核心中枢,京师长安。
在此一七言律诗之中,描述了其对故友天各一方的思念之苦,对放眼满是异乡风物的疏离陌生,对人世间沧海桑田无情变化的无奈,对世道推移无常人心艰难的慨叹。虽亦有其他诗人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b邻”这般的诗句,但此隐於文字背後之情,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思念的故友,想见而不得见的自我安慰呢?
即使,仅只是在广袤的中土内地,这些诗人们,便就已经有了如此遥不可及、音讯绝断的悲戚感叹,那之於浩瀚无涯的汪洋、烟波飘渺的沧海,那思念之人无踪无迹、无消无息的茫然,其远隔千山万水,寻寻觅觅而不可得的凄楚心情,又该是如何悲凉?
一官毫不犹豫,爽快回答道:「不用,我们练练拳脚即可!」其实,他早已留心注意到,雷公夫妇总是盯着自己腰上的龙凤棍,这段时间在岷里拉各处探访之时,确实也看到了几个本地的道上之人,是使用在这里被称为“卡力”的这种短棍,看来这在此地该不是什麽稀罕的兵器才是。
此刻,一官心想难道这两人,怀疑自己是本地人吗?还是有别的其他图谋?因此在这第一时间,他便刻意不遂其意避免去使用它。
两人一样抱拳施礼,然後方才开始过招交手。
一官已知李得胜不是自己对手,所以并不施展什麽厉害招式,只用一套基本的太祖长拳应战。
这套拳法,现场所有人都不陌生,南洋武林之中,一直有“南洋武林半少林”的此一说法,正因在此地的江湖里,无论是真正出身於少林的弟子,或是当初由戚家军中,离散流落辗转至南洋江湖的兵校,此套拳法都是必学的基本搏技,因此在整个南洋道上,此套拳法流传不可谓之不广。
当然这里的少林,不会是深处内陆的河南嵩山少林寺,而就是所谓的南少林,也就是泉州的东禅院。
只是所有人很快便又发现,拳是同一套拳无误,但却见一官将此拳,一招一式打得越来越快,变化更是层出不穷,同样对此一拳路熟悉的李得胜,也渐渐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就要招架不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过招已逾三十,除了开局几拳,李得胜尚能寻得机会进了几招外,之後他居然再也无法组织出,任何一波有效的攻击。他必须将全部JiNg力用来严防,即使如此也依然是岌岌可危,好几次他都是依靠自己绝佳的身T素质,方才能勉强y将一官的重拳给接下。
之後的局面情况,乃是被一官完全所掌控,他几乎囊括了全部的攻势,不过千万不要就此以为,他未解郑誉之意,或是故意要拂这雷风寨之颜面,所以丝毫不肯相让。
其实,这已经是一官极其保留实力後的结果,否则以李得胜现下之功底,很难在他的手底下走超过十招。
行云流水般的进拳,内力让每一拳都雄浑有力,拳起如风,快击如电,身法严谨,步伐灵活,刚柔相继於起落之际,虚实兼顾於攻守之间,将此拳“囚身似猫,抖身如虎,行同游龙,动若暴狮”的四像意境,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官即使如此攻势不断,占尽上风,却始终未施展出决胜之关键一击,以将此一胜局底定下来,因为取胜当然不会是此次,他主动跳出来b试的真正目的,而在达到此一真实目的之前,一旦此一b试结束,即使是胜,犹若为输。
一官分心了,他的眼神飘忽於场外四周,而其时间b注视於对手身上,或许还要多上许多。此刻,无数思绪与对策,飞快在他的脑中涌现交错,拳脚功夫上的取胜容易,但他现在真正想要得到的,是那个隐藏於黑幕之後的为什麽?
就在这个时候,苦苦挣扎的李得胜,抓住了一官因迟疑而留下的一个空档,立刻以“直捣h龙”此招,就是一记长拳猛击,然後接着又一箭步腾跃冲出,随之送上一组正反g拳三连击,直往一官面门连续重击而来。
一旁观战的郑誉,十分清楚一官的实力,知道这绝非疏忽所致,不过他心中不禁赞叹,这一招让得漂亮,还真可能让对手都误以为,自己是凭实力而取得最终胜果。
杨人英就是如此误会的,他见胜负就要瞬间逆转,心头猛是一惊,还替一官万分婉惜,怎会一时恍惚大意,让垂手可得的胜局,就如此被逆势翻转。
雷公与雷婆,也是四只眼睛紧紧盯着战局,只是他们似乎并没有因为,胜负成败形势就将易位,而显现出任何欣喜之sE,而就只是全心关注於,一官所使出的一招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