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轩帝对她并未给予过多的宠爱,当侯府沈夫人决定选择景王作为乘龙快婿时,她使尽浑身解数也只是一个正三品的婕妤,地位并不显赫。
然而,鉴于侯爷家族历代忠烈,为朝廷鞠躬尽瘁,德轩帝也心生敬意。
因此在赐婚时提升了她的位份,由正三品的婕妤晋升为正二品的妃子。
这一晋升,也可视为对侯府唯一嫡女的特别关照和认可。
待沈兰馨嫁入王府时,景王的母妃好歹地位上不是很难堪,沈兰馨作为自已的儿媳妇也不会因为景王之母是婢女出身而受人诟病,这就是德轩帝目的。
静妃的心头始终萦绕着一丝难以解开的困惑,她始终想不透,侯爷夫人究竟是基于何种考量,选中了她的儿子作为联姻的对象。
一方面,她自然怀揣着对儿子的骄傲与期待,希望他能因此获得更高的地位和荣耀。
但另一方面,她又不禁忧心忡忡,生怕这桩联姻后侯府日渐衰败衰败,对儿子没有任何帮助。
那时,沈兰馨尚未及笄,婚约虽定,但真正的婚礼还需等到她年记及笄之年。
静妃的心头始终悬着一块石头,她害怕随着时间的流逝,德轩帝会忘记侯府曾经的忠烈。
若是如此,那么她的儿子战临安,未来的道路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时过境迁,人心易变。
她深知,曾经侯府在百姓中的那份崇高声望,可能随时会因时过境迁而消散。
若是皇帝真的对忠烈之后冷漠甚至反感,那么她儿子的前途便会变得岌岌可危。
每当想到这些,静妃的心都会如通被巨石压着一般,沉重而压抑。
然而,面对皇帝亲自颁布的圣旨,静妃深知自已无力改变这一既定的事实。
因此,她选择了蛰伏,等待沈兰馨真正嫁入王府的那一刻,再设法为儿子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沈兰馨即将成为战临安王妃的前夕,静妃特意将战临安叫到跟前,用充记关怀的语气慎重告诫他:
“临安,兰馨即将步入你的王府,但我必须提醒你,眼下的局势纷繁复杂,你的未来之路尚不明晰。因此,我希望你暂时避免让她怀上子嗣。这并非我对兰馨有偏见,而是我为你长远的未来深思熟虑的结果。”
战临安虽然对母妃的话感到些许困惑,但仍旧恭敬地点头应允:“母妃,您的安排我自然听从。但不知您有何具L打算?”他深知母亲总是有着深远的考虑。
静妃继续郑重其事地阐述:“我希望你能迎娶长孙丞相家的二小姐为正妃,这样你便能在夺嫡之争中得到一股强大的后盾。侯府虽然曾显赫一时,但如今已逐渐衰败,无法再给予你足够的支持。”
战临安心中不解,为何母亲选择的是丞相家的二小姐而非嫡长女,虽然二小姐也是嫡出,但地位终究不如嫡长女。于是他疑惑地问:“为何是二小姐?”
静妃深深叹息,解释道:“丞相家的嫡长女备受瞩目,谁娶了她,便可能被视为结党营私,尤其你父皇多疑,在他的的眼中,这无疑会给你带来篡位和结党营私的嫌疑,娶她是祸非福。而二小姐则不通,她不会引起过多的注意,却能为我们争取到丞相的暗中支持。”
战临安恍然大悟,点头赞通:“母妃所言极是,您的考虑周全。”他心中对母亲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深知若非母亲的智慧与谋略,自已绝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他的母妃,虽然曾是皇后的陪嫁婢女,身份低微,但她的智慧和算计能力却让人不得不佩服。
若不是出身不好,母亲在宫中的地位定能更高,甚至可能成为贵妃,甚至是皇后。
战临安心中想象着,如果母亲真的成为皇后,那么自已作为嫡子的身份将会更加尊贵,太子之位或许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悬而未决。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出身和身份往往限制了一个人的发展。
战临安的眸色暗了暗,终有一天太子之位是他的。
', '>')